特约评论员 李晓亮
7月8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两份通知,其中一项是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LVA)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D)治疗。(7月10日红星新闻)
当然不是叫停LVA,它本身其实是一项技术成熟“老手术”。叫停的只是将其包装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有奇效,实则备具争议的“新技术”。卫健委是向这种手术效果不明,却大肆宣传的乱象开刀,这无疑是真正负责的表现。
而乱象非止于今日,从之前报道看,它已野蛮生长一段时间。该技术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适应证及禁忌证尚不明确,其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和卫生经济学证据。在此情境下,临床常规应用是超适应症的“非法”行为,却有超百家医院以常规收费手术的形式开展,全国总开展例数已有四位数。更有跨界达人,不仅将其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甚至还将其拓展到治疗帕金森病。真的成为包治三病的“神术”了。
退一步说,即便不是胡乱应用于临床手术,仅是开展LVA相关临床研究,也需满足严格的前提条件。“具备充分相关临床前研究证据后”,还需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导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还应“加强临床研究设计”,经“伦理委员会充分论证”。在此之后才谈得上科学规范的研究之路。
因为从根本原理上来说,如阿尔茨海默病这种退行性病变不可能逆转的“绝症”,现在我们连其确切病因尚未阐明,就妄言新技术有神效,确实有悖医学伦理。现实层面,在有效性和安全性还存疑的当下,收费竟就突飞猛进,有的医院低至一两万元,有的医院却高至20万元。个别对外宣传时竟称“100%有效”,这不止是夸大,都涉嫌虚假医疗宣传了。
它被称为“是一种毁灭性疾病”,问问每一个患者家属,都会有切肤之感。此前媒体报道中有无奈选择该手术的患者家属坦言,就是因为老人患病后,纯靠家人照护可能不现实,送养老院之后,在其患病后期出现攻击行为,养老院已多次委婉表示退院的意思。实在没办法,才选择试一试该手术。
此类手术治疗痴呆的效果不明,还收费高昂,如还将其宣传为神术,让更多走投无路的家属“被迫采信”,术后却无普遍疗效,那对患者及家属都是人身和财力以及情感的多重伤害。根治术当前依然欠缺,那么是否对健忘、痴呆等各种认知障碍的疾病就束手无策呢?显然不是,首先是相关知识科普,很重要。只要能及时发现,在记忆力退化早期治疗还是有效果的。辅之以相关护理培训,让家人掌握基本技巧,早期可以进行居家看护。
政府在内的全社会力量,也可加大对这种认知障碍老人的养老护理机构的建设,让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专业人干专业事,相比动辄二十万的风险手术,专业护理费家属会掏得更安心。
公共民生兜底,加大专项投入,政府、医疗、家属、养老机构各方合力,或许才能尽力免除老龄化下中国一千多万阿尔茨海默病患的养老治疗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