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周葱
5月8日14 时许,成都地铁2号线车厢内,26岁的李某为博取网络流量,在车厢内拍摄视频时,故意发出尖锐怪叫,同时扭曲肢体做出惊悚动作。瞬间,车厢内的平静被打破,乘客们惊恐的尖叫声与慌乱的脚步声此起彼伏,有人因躲避摔倒,有人在推挤中受伤,最终导致 3 名乘客受伤,列车运行也一度被迫延误。5月10日,成都公安发布警情通报,李某因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被依法行政拘留。这起看似荒诞的闹剧,实则敲响了公共秩序与网络道德的警钟。
密闭的地铁车厢,如同一个微型社会,每个人的言行都牵一发而动全身。李某的怪异之举,恰似点燃恐慌情绪的导火索,在狭小空间内迅速蔓延。想象一下,老人颤巍巍的身躯在拥挤的人群中摇晃,孩童被刺耳的怪叫吓得啼哭,上班族拎包的手因惊恐而颤抖,这一幕幕画面,皆是李某漠视公共安全的恶果。为了增加自己的流量,就将他人的安全与公共秩序踩在脚下。不仅目中无人,而且目中无法。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浪潮下,李某的行为并非孤例。不少人被流量的 “蜜糖” 迷了心智,不管是在什么场合,行动起来都百无禁忌。他们如同被流量 “操控” 的提线木偶,在网络的舞台上,丢弃了公德的底线,甚至忘却了法律的边界。李某的结局,是法律给予的有力纠偏,提醒着那些在流量迷途中狂奔的人:公共场合不是博眼球的 “个人秀场”,由不得撒野。若任由李某这种畸形的逐利之风泛滥,社会秩序将如风中残烛,随时有熄灭的危险。
我们不反对每个人表现个性,但公共秩序与安全必须摆在首位,而不是相反。执法部门要握紧法律的 “利剑”,对扰乱公共秩序者严惩不贷,形成强大的威慑力。社会也应通过教育与宣传,让正确的价值观深入人心,让每个人都成为公共秩序的守护者。至于我们每个人,也需要成为 “清醒的看客”,不做不良视频的传播者,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网络内容,让低俗炒作失去生存土壤。当公众权益被“流量”损害时,更要勇于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