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司法厅扎实推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安心行动”

  
2025-04-29 16:23:00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李季

4月29日,记者从省司法厅获悉,今年以来,省司法厅在全省开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安心行动”,主动为农民工、新就业群体等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相关做法在司法部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

聚焦劳动报酬追索,主动提供法律服务。省司法厅全面落实《四川省法律援助条例》规定,取消法律援助事项范围限制,明确务工人员申请支付劳动(劳务)报酬或者请求工伤保险待遇、因提供劳务造成的人身损害赔偿等情形,不受经济困难条件限制,让更广大的劳动者可以依法享受法律援助服务。联合人社等部门开展春风行动等根治欠薪专项法律服务活动。其中,运用“调解+诉讼”多元解纷机制为70名农民工讨薪140万余元法律援助案入选“四川省政法优秀案例库”。在春节前,参与人社部门“一站式”联合接访,收集欠薪线索案件1500余件,指导属地和行业主管部门依法办理农民工讨薪相关诉求。今年一季度,全省共办理劳动(劳务)纠纷类法律援助案件8137件,有力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聚焦劳动关系认定,积极开展普法宣传。以学习宣传法律援助法、四川省法律援助条例为契机,省司法厅在岁末年初以及劳动者进城返乡等时间节点,开展送法进企业、送法进社区、送法进工地等法律援助普法宣传720场。重点围绕劳动者关心的工资支付、新就业群体劳动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领域,重点结合如何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服务形式等内容进行普法宣讲。活动现场累计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9万余人次、发放普法宣传用品18.23万余件、审查劳动合同1000余份、提出法律意见建议980余条,不断增强劳动者的法律意识。

聚焦身心健康保障,及时回应劳动者需求。参加省委组织部、省委社会工作部新兴领域党建专题调研,会同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管局、省邮政管理局对货车司机和网约车司机、网约配送员、快递员等群体劳动权益保障开展联合调研,围绕优化政务服务、强化权益保障、加强法律服务、加大关心关爱等方面提出改进举措。畅通法律咨询服务渠道。各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每日至少安排一名律师现场提供法律咨询;安排专人值守12348中国法网和四川法网,接听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提供7×24小时“不打烊”法律服务。全省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实现转接联动,部分市(州)实现与110警务平台对接。今年一季度,全省共提供法律援助咨询21万余人次,高效回应群众法律需求、引导依法理性维护权益。

聚焦机构站点建设,就近提供暖心服务。推动全省设立法律援助机构210个,实现县级以上机构设置全覆盖。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3.1万余个,全新打造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现法律援助站点全覆盖。延伸法律援助服务触角,在工会等群团组织、劳动仲裁院等重点场所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4500余个,在产业园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48个,就近为劳动者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常年在外务工人员有2500余万,在省外川籍农民工集中地设立25个法律援助工作站,以“娘家人”的身份为在外川籍农民工常态化提供法律咨询、通过调解方式帮助讨薪、协助地方政府处置聚集性群体事件。

聚焦工作流程优化,提升便民服务程度。畅通新就业群体、农民工等劳动者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实行“零障碍”申请、“零缝隙”审批、“零等待”指派、“零距离”服务,对行动不便的劳动者实行预约上门服务。加强法律援助信息化建设,年均办理的7万余件案件,基本实现从受理、审查、指派、结案、评估的“全流程”线上办理。推动各市(州)实施法律援助“市域通办”,全面落实经济困难个人承诺。加强川渝两地异地办案协作,实现川渝两地法律援助事项范围一致、免予核查经济困难标准情形一致、两地经济困难标准“互认”,最大限度便捷劳动者获得法律援助服务。

聚焦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服务质效保障。在全省遴选1082名律师组建省级法律援助律师库,按照刑事、民事、劳动权益保障等特长分类管理。指导各市(州)建立完善市级法律援助律师库。依托高校、群团组织发展4504名法律援助志愿者,丰富法律援助服务供给。建立省、市、县分级分片培训制度,重点围绕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法律援助服务规范等方面开展培训,提高法律援助人员的办案能力和纪律素养。在全省常态化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建立由21个市(州)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和40余名律师组成的省级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专家库,指导各市(州)相应建立评估专家库,每年组织市(州)司法局分管负责人、法律援助机构负责人开展全省案件质量评审,持续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量。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刘祥玖 吴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