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拐英雄”胡祥雨 | 我省四名政法干警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

  
2025-04-29 09:53:45
     


获奖感言

今天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倍感自豪。这份荣耀是鞭策更是新的起点。我将继续扎根基层,用有温度的工作成就百姓团圆梦,用担当守护万家灯火。在打击犯罪和服务群众中,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胡叔叔和寻亲志愿者影响了我一生”

“儿子,爸爸找了你33年啊!”今年3月24日上午10时,在胡祥雨的帮助和见证下,失踪33年的张平(化名)与阆中市的亲生父亲通过网络视频连线实现团圆。像这样的团圆认亲仪式,胡祥雨已经见证了300多场。每一次的骨肉团聚场面,都会触动他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让他在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

胡祥雨是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一大队教导员,从事刑侦重案及打拐寻亲工作近6年,先后组织侦破涉拐等侵犯妇女儿童权益案件40起,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100余名,帮助数百个离散家庭实现团圆。截至今年4月,胡祥雨和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为790名失踪被拐人员照亮回家路,群众称他为“打拐英雄”。

2019年,胡祥雨从警犬队转岗担任刑侦支队一大队教导员,面对岗位转换带来的重重挑战,他主动自学、加强训练,积极投身大案要案侦破工作,连续侦破3起20年以上的命案积案。参与侦办相关打拐案件时,一个个失踪被拐儿童与亲生父母骨肉团聚的场景让胡祥雨备受触动,让他更加坚定了做好打拐寻亲等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的决心。

寻亲多年无果的女孩小高(化名)是胡祥雨助力成功的第一个圆梦人。收到小高发来的求助信息和DNA血样采集卡后,胡祥雨第一时间完成血样入库,迅速确定一名亲缘关系人,并向其居住地云南昭通警方发送跨区域协作通报。三个月后,经公安机关、村社干部、志愿者三方共同努力,最终确认了小高亲生父母的信息。

“胡叔叔和寻亲志愿者影响了我一生。”小高诚挚的热泪和激动话语,让胡祥雨深刻体会到群众寻亲成功后的喜悦及对警察发自肺腑的肯定,也让他更加坚定地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

“我要帮助所有孩子失踪的离散家庭实现团圆”

通过一起又一起案件的磨炼,胡祥雨在反拐寻亲中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他立足具体线索核查,积极整合DNA研判、互联网等各类科技资源,不断练就过硬技能,实现了打拐工作信息化。

2021年7月,绵阳市公安局设立“胡祥雨工作室”,制定规范的组织架构、工作职责、寻亲流程。2023年,“胡祥雨工作室”被省公安厅命名为“省级团圆工作室”。随着一个个离散家庭团聚,胡祥雨的名气越来越大,向他求助的寻亲群众也越来越多,工作量随之不断增大。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胡祥雨工作室”经过几年的运行,已联动全国各地志愿者、7000余个寻亲家庭,形成了反拐团圆“警民共治”新格局。胡祥雨建立的“团圆绵阳—我们在行动”微信群,先后招募和聘任1000余名志愿者,广泛发动和借助民间及网络力量开展宣传、线索收集初查、样本采集等工作,推动打拐工作向科技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现在,胡祥雨的手机里有6500余个寻亲微信好友、200余个寻亲群组,平均每天会接到数百个(条)寻亲求助的电话、微信和短信。

“胡祥雨工作室”还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缘梦公益等爱心组织开展互动,对寻人线索共同开展分析,共同开展寻亲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2019年找回失踪被拐人员26人、2020年找回41人、2021年找回142人、2022年找回187人、2023年找回139人、2024年找回195人……不断攀升的团圆数字,温暖了一个个家庭,也是胡祥雨和他的团队孜孜不倦的艰辛付出。

对于胡祥雨来说,“找到”并不代表工作的结束,解除他们心理上的顾虑也是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2024年,罹患癌症的寻亲妈妈张立花向胡祥雨求助,她想寻找被拐30年的儿子张合超。当胡祥雨通过大数据比对出高度疑似张合超的男子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对方毫无心理准备,且早已成家生子,对认亲十分抗拒。胡祥雨没有急着说服对方,而是从日常聊起,慢慢给他讲述了张立花一路寻子的经历。3个月后,男子的心结终于被打开,开始主动配合警方工作,最终确认他就是张立花失散多年的儿子。此后随着联系越来越多,母子间亲情的联结更加紧密。

胡祥雨说,失踪被拐人员往往与亲人失散多年,他们与原生家庭的融入并不一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双方都可能面临情感联结、身份重建等新课题,适当的心理干预重要且必须。

为此,“胡祥雨工作室”还与绵阳市妇联共建“祥雨圆家”妇女儿童维权站,邀请心理咨询师为一些离散家庭定制辅导方案,用专业力量修复被拐儿童与原生家庭的情感断层。

“我要帮助所有孩子失踪的离散家庭实现团圆。”这是胡祥雨从事反拐工作后最大的心愿。目前,在胡祥雨曾经帮助找回的被拐儿童中,已有100多人主动加入了反拐寻亲志愿队伍。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磊 马超

编辑:王硼   校对:何盈巧   审核:刘祥玖 吴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