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纠纷难题 “大安模式”给力!——自贡市大安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工作侧记

  
2025-04-10 10:46:57
     


彭红英 陈婉莉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郭建民

自贡市大安区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路径,依托各级综治中心,整合各方资源,成功破解诸多复杂纠纷难题,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大安模式”。

行政执法司法联动,农民工 “薪” 愁得解

今年年初,某旅游开发公司因景区开发经营,雇佣李某等26名农民工从事清洁、种植等工作。然而,由于经营不善,公司拖欠农民工劳务报酬长达3年,致使李某等人生活陷入困境。无奈之下,他们采取阻碍景区开园营业的不当方式维权。冷静后,李某等人向自贡市大安区综治中心寻求法律帮助,要求公司支付60余万元劳务报酬。

大安区综治中心收到申请后,迅速将案件交办至法院诉调中心。法院诉调中心立即启动“劳动争议暨农民工维权多元解纷机制”,与检察服务中心“燊爱”民事办案团队密切协作,并联合司法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人社劳动纠纷联处中心以及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凝聚解纷合力。调解伊始,调解员向双方详细介绍该机制优势,消除李某等人顾虑,对公司形成威慑。随后,调解员深入开展释法明理工作,引导双方通过合法合理途径维权。经双方同意,纠纷委派至特邀调解员进一步调解。面对情绪激动的众多农民工,特邀调解员耐心倾听以安抚情绪,与公司股东积极沟通,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运用“背对背”与“面对面”相结合的调解方式,深入了解诉求,经不懈努力,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区综治中心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对协议进行合法性审查,确保有效可行。调解当天,公司股东筹集资金支付部分劳务报酬,景区顺利开园营业。这一案例既保障了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又兼顾民营企业生存发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街道多元调解,邻里重归和睦

今年1月,自贡市大安区龙井街道发生一起因楼上漏水引发的邻里纠纷。张女士与王先生是楼上楼下邻居,因小区基础设施老化,张女士家厕所严重漏水,导致王先生家出现墙皮脱落、地板发霉、物品损坏等问题,双方矛盾不断升级,邻里关系紧张。网格楼栋长多次协调无果后,将纠纷上报至街道综治中心。龙井街道综治中心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专业人员现场勘查,确定漏水原因为张女士家厨房管道老化。法律顾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明确张女士应承担维修责任。

街道充分发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优势,迅速召集区法院、区住建局、派出所、司法所、社区及小区自治委等多方力量联合调解。调解过程中,工作人员从法律规定、专业施工意见以及邻里和谐的重要性等多方面进行释法说理。经耐心沟通劝导,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当场签订和解协议。维修工作完成后,街道综治中心联合小区自治委定期回访,并组织邻里互助活动,有效修复邻里关系,让社区重归和谐温暖。

践行 “枫桥经验”“一站式” 平台解民忧

近期,大安区三多寨镇综治中心接到三多寨社区反馈,社区内两名居民因晾衣服引发口角,进而演变成打架斗殴事件,社区请求镇综治中心调解。镇综治中心接到申请后,按事件分类流转至三多寨镇社会治理和综合执法办公室办理。镇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迅速组织社执办负责人会同司法所、派出所开展走访调查。经了解,双方均为老人,因一方将洗好的衣服晾在邻居院子里引发矛盾。考虑到特殊情况可能引发不可控事件,特意邀请双方当事人子女参与调解。

镇党委分管领导亲自会同派出所、司法所、镇社执办负责人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工作人员耐心倾听诉求,从情、理、法多角度劝导。最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平摊医药费,并承诺今后和睦相处。

这三起案例生动展现了大安区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的积极探索与成功实践。无论是法检司等多部门协同,还是街道(乡镇)多元调解的基层实践,都彰显了多元解纷机制在基层治理中的强大效能。大安区综治中心通过整合资源、凝聚合力,高效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未来,大安区将持续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编辑:张晓雨   校对:何盈巧   审核:刘祥玖 吴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