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李季 实习生 熊隽菡
“我孩子要出生了,我在服刑,能否与女友办理结婚手续?”近日,正在四川某监狱服刑的刘某(化名)收到了家里的来信,女朋友临产在即,但他们还没有办理结婚登记。为了完成对女朋友的承诺,刘某怀着忐忑的心,在监区的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平台上提交了法律援助申请结婚。
与此同时,“我男朋友在服刑,能否申请结婚登记?”刘某女友小玲(化名)通过监狱微信公众号的公法服务法律咨询平台,将这条消息传送到监狱民警的电脑上。
在收到二人的结婚申请后,监狱政策法规信访科牵头与办公室、教育改造科、狱政管理科等部门联合行动,积极对接地方民政部门。经过多方努力,刘某终于成功办理了结婚证。
在妻子小玲生产后,刘某的家属通过公法服务平台发来了孩子的视频,在视频前的刘某潸然泪下,表示:“一定好好改造,以后要成为妻子和孩子的依靠。”
服刑人员刘某和妻子小玲能在短时间内顺利领证得益于监狱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平台。该平台正是四川监狱创新公共法律服务模式,打造的集互联网端、专网端、移动端于一体的法律服务矩阵,旨在解决监狱特殊群体的法律诉求,更好地促进服刑人员回归社会。
在这个平台上,服刑人员家属在家中即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就能与狱内亲属互通亲情短信、图文信件、视频信件、节日贺卡、线上亲属汇款、线上预约现场会见、线上接收和查看服刑亲属的监狱文书、查询服刑亲属在监狱的改造情况、查看监狱发布的狱内办事指南,进一步了解家属的服刑情况;服刑人员可以与狱外亲属线上通信,发送信件、查看信件、收发平台短信,进行亲情互动;民警可向家属发送监狱通知、对家属和服刑人员的往来信件进行在线审核、查看平台生成的数据报表等。
这个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平台有哪些亮点?
一方面,该平台有效整合了中国法网、四川法网及“12348”法律专线、智能机器人等信息化系统,综合法规、狱政、教育等条线的业务需求,吸收服刑人员及家属的使用需求,对3类12项平台功能进行拓展,实现了公共法律实体、网络、热线的有机融合。
另一方面,省监狱管理局指导试点监狱进一步拓展了阳光执法、亲情帮教、文书传达、狱务公开事项等功能,推动了平台多项功能向民警移动执法终端和服刑人员家属手机端延伸。
据了解,该平台的首次诞生是在2022年,省监狱管理局指导崇州监狱作为试点单位,牵头研发了全国首个监狱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平台。同年8月22日,“崇州监狱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平台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获得司法部及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正式批复,成为国家社会管理创新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023年10月,该试点项目顺利通过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司法部、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组织的中期评估,整体由平台研发、测试阶段向标准化创建阶段成功转段。省监狱管理局在研判全省智慧监狱项目运用情况的技术上,指定崇州、广元、嘉陵、嘉州、汉王山5所监狱进行平台功能深化运用。截止2024年10月,全省监狱已有崇州、广元、嘉陵、嘉州、自贡、雷马屏、邑州、德阳、眉州、川西共10所单位在试用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