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万里黄河 报道法治中国| “黄河战略”“郑”出彩 以法治之力赋能核心示范区建设

  
2024-08-22 15:30:00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

初秋时节,此时的黄河郑州段,天高水阔,林草丰茂,飞鸟翔集,尽显生态之美。8月21日,“行走万里黄河 报道法治中国——黄河流域9省区法治媒体大型全媒体行进式报道”采访团来到郑州,聚焦郑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的经验成效,探访法治护航郑州高质量发展的政法答卷。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今年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五周年,5年来,郑州市围绕加快打造“幸福河”目标,全力谋划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努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护航重大战略,政法彰显担当,郑州市政法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能动履职、攻难克艰,以法治之力守黄河安澜、护海晏河清,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护生态:用法治力量守护黄河安澜

——成立黄河生态保护检察工作室,起步区先行先试

郑州市惠济区作为郑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主阵地、郑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起步区,按照市委、市政府明确的“建设具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鲜明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奋斗目标,全力推动黄河国家战略在惠济落地见效。


“惠济区检察院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在惠金河务局保合寨班组设立黄河生态保护检察工作室,深化检察一体履职,凝聚公益保护合力,以法治力量守护黄河秀美安澜。要切实把工作室打造成黄河司法保护前沿阵地,护佑黄河生态,服务群众生活,促进流域发展。”郑州市惠济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璐说。

据了解,在“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理念的引领下,郑州市惠济区委政法委、区法院、区检察院,郑州市公安局惠济分局、水上分局,惠济区生态文明建设中心、郑州黄河滩地公园管委会等26家单位联合建立协同机制,更好推进黄河生态保护工作。

协同机制建立以来,26家单位联合推进黄河滩区综合整治,以绿盾专项治理、黄河“清四乱”等行动为抓手,推动上级交办的台账问题全部整改到位,非法经营、非法采砂等行为得到根治,大规模仓库群全部清除。整治成效获得国家相关部委、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群众高度评价。

“惠济区政法机关紧紧围绕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和黄河文化传承保护等重点领域,充分发挥起步区先行先试和示范引领作用,奋力答好‘国家使命、黄河战略、郑州作为’的时代答卷。”惠济区委政法委主要负责人说。

促发展:“府检联动”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立黄河号子“荥”动队,助力高质量建设现代化高品质中等城市

“我院建立黄河号子‘荥’动队,着力以公益诉讼办案实效保障黄河国家战略实施、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荥阳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宋君华向记者介绍,“河阴石榴”地理标志行政公益诉讼案是这方面典型案例。

“河阴石榴”核心产区位于黄河南岸,是荥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3年8月,荥阳市检察院调研发现,“河阴石榴”地理标志存在擅自使用、保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遂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并积极向市委呈送专题报告,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该院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书,通过“府检联动”机制,召开“河阴石榴”地理标志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磋商会及专家研讨会,设立检企联系点,建立长效保护机制,为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2018年以来,荥阳市检察院共受理涉黄河流域公益诉讼线索320余件,立案130余件,发出检察建议70余件,其中4起案件分别入选郑州市检察院、省检察院及最高检典型案例。

“近年来,我市提出了以乱象治理‘六场硬仗’为牵引,切实把国家黄河战略中荥阳使命与责任扛起来;以城市有机更新‘六项行动’为牵引,把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高品质立起来;围绕全力以赴拼经济,实现‘东融西联’高质量发展强起来的‘扛、立、强’三起来战略目标任务,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荥阳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曹可艳介绍道。

建机制:建立完善依法治河新模式

——建章立制促治理,绘就黄河岸边好“枫”景

近年来,荥阳市公安局建立完善“河(湖)长+警长”协作机制,深入推动构建“1+1+N”依法治河新模式,为荥阳市河(湖)长制全面落地生根提供制度支撑。荥阳市检察院与市河长制办公室联合研究制定了《荥阳市建立“河湖长+检察长”机制维护河湖生态健康发展工作方案》,完善河湖管理机制、加强黄河水资源管理与监督、推动完善“河长+检察长”机制。

“惠济区各政法机关会同全区相关部门采取务实举措,建立推进黄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三项机制。”惠济区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张浩向记者介绍,三项机制是一个有机整体,一是综合整治机制,近年来惠济区连续开展黄河滩区综合整治行动,极大地改善了黄河滩区生态环境;二是生态保持机制,在沿黄4个镇(街道)成立巡查巡防队伍,31个沿黄村设立巡查员,负责滩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现、制止、整改;三是问题处置机制,对上级交办、本级发现、下级上报的问题,给予及时处置,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

古柏渡飞黄旅游区、丰乐樱花园等多个景区都位于荥阳市王村镇。“王村镇的特殊地理区位,决定了我们在黄河生态保护中肩负着艰巨的任务。”王村镇党委书记任燕侠说,王村镇一直致力于黄河保护工作,深入推进黄河滩区综合整治工作,创新推行“136”工作法,探索乡村治理新路。该工作法被评为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大宣传:营造黄河保护最优法治环境

——创新普法求实效,共同守护母亲河

“没想到今天不仅看了好风光,还学到了不少法律知识嘞……”8月21日,一名在郑州黄河滩地公园游玩的游客说道。游客点赞的正是我省普法工作中叫响全国的一张靓丽名片——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这条被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向全国推广的法治文化带,不仅被命名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还是全国最早以带状形式呈现的法治基地。

近年来,省司法厅、河南河务局携手沿黄有关部门聚焦“普法长廊集群、示范基地建设、法治文化作品”三大品牌,在700多千米的黄河河南段打造了横贯9市1区的普法精品工程“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发挥了法治建设护航黄河安澜的有力作用。

采访团参观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时,工作人员介绍,为宣传黄河法治文化,郑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联合有关单位,在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处联合设立黄河法治文化宣传基地,联动合作,以法治力量守护南水北调穿黄工程良好运行。

为推进普法创新,荥阳市司法局和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摄制9期主题为“以法之名守护黄河”系列视频节目,组织全市各单位参与黄河保护法知识测试,制作微动漫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产品对黄河保护法进行广泛宣传。

一年多来,郑州市政法系统深入宣传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创新普法形式,努力营造生态保护最优法治环境。

郑州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政法护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画卷中,郑州市政法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推动黄河大保护、大治理,共同守护好母亲河,以更高质效能动履职护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