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夏菲妮 周靖 实习生 刘婧
近日,省高院与省检察院、四川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组成反电诈联盟,在天府机场以“警惕诈骗新手法,不做电诈工具人”为主题开展了反诈普法宣传活动。
各部门充分发挥机场作为重要口岸和城市交通核心枢纽的优势,在暑假出行高峰期,通过在候机楼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反诈微电影《小心有诈!》、开展反诈知识问答和现场答疑解惑等多种形式,给出境和入境人员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反电诈警示宣传教育课,有效提升旅客群众反诈防范意识。
活动现场,联合普法宣传小队紧扣群众关于电信网络诈骗的认识误区、受骗“重灾区”,结合真实案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宣传讲解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特点、14种电诈“工具人”常见形式,并结合机场受众的特殊性,着重曝光了机票退改签、留学生被“虚拟绑架”和境外“高薪低门槛赚大钱”招聘等新型诈骗的常见犯罪手段及防范技巧,深刻揭露诈骗套路和严重危害。
“起飞前几天,李女士的手机突然收到信息,显示:您购买的航班因系统故障需要退改机票,下载APP就可以获得赔付300元。是真的吗?”“上班时,韩先生接到自称‘航空公司客服’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其购买的航班取消,要提供银行卡号和密码,开通“退改理赔功能”能相信吗?”省高院联合宣传小队成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近期我省发生的真实案例,与来往旅客,尤其是青少年、宝妈、老年人等易受骗群体开展了深入的交流与互动。
现场一位带娃准备暑假出游的宝妈说:“前几天购买完机票后就收到过类似的诈骗电话,幸好自己马上通过航空公司官方App进行了核实才未被骗。”围观乘客们听后不由一阵唏嘘。联合宣传小队成员以此提醒广大群众,尤其是暑假打算出游的旅客朋友们,出行时务必要通过官方途径订购机票,收到类似航班取消、航班变动、航班退改签等内容的短信、电话时,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切勿轻信来源不明的电话、短信或链接。另外要时刻保持警惕心理,不轻易泄露银行账户信息,守住个人账户资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个人的银行账户密码+短信验证码,切勿轻易告知他人。
活动当天共计发放宣传资料600余册、防诈帆布袋100余个,组织群众参与反电诈知识问答200人次、解答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问题现场咨询100余人次,以服务“零距离”、知识“全贯穿”的服务方式,赢得了旅客们的信赖与支持。
下一步,我省法院将继续探索建立和完善与其他机关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层面的常态化共建共享工作机制,不断扩展活动覆盖面,并继续坚持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全力构建“全民反诈”新格局,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贡献四川法院力量。
同步播报
日前,宜宾市屏山县法院刑庭负责人郭林代表四川法院受邀围绕《妨害国边境管理类犯罪的证据收集、审查及认定——以偷越国边境为例》在四川边防总站天府办公区为全省出入境边防干警作了一次生动的专题分享。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化,近年来,妨害国(边)境管理违法犯罪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特点,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高发、多发,且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并且,随着主管部门防范打击水平提升,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的手段翻新,犯罪行为样态多变,法律适用复杂,且实践中相关案件的处理尺度不尽一致,迫切需要加强对妨害国(边)境管理行为的治理。
根据上述现状,郭林围绕办理妨害国(边)境管理类犯罪的法律依据(犯罪构成)、偷越国(边)境行为的证据有哪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如何认定情节严重四大部分,结合省高院的裁判观点及四个专案案例为大家进行了生动鲜活的讲述,引发听课学员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