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打独斗”到“共建共治” 四川100个小区将先行试点 探索小区依法治理的“最优解”

  
2024-07-29 14:35:31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李季 实习生 朱珍玉

小区既是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又是城市布局中不可或缺的“微观单元”,更是加强城市治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然而,业主与物业之间的矛盾、业主与业主之间的矛盾、业主与开发商之间的矛盾……影响着小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小区问题牵涉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破解小区治理难题,为小区依法治理谋出路,成为当下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聚焦小区问题,今年我省在小区依法治理上有了“新动作”。近日,省委依法治省办印发《四川省小区依法治理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拟在全省100个小区开展小区依法治理试点,创新探索小区依法治理务实管用、可复制可借鉴的方法路径。接下来,全省100个小区会如何开展依法治理试点,有效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析因:人民群众有了更高的法治新期待

“我们小区停车费收缴难,该如何解决”“有住户将房屋出租用于经营KTV,严重扰民,我们其他业主如何维权”“楼道私自安装摄像头,个人隐私权被侵害该怎么办”……2022年以来,省委依法治省办组织团队开展实地走访调研,采取“省直部门+高校+律师+小区”的四联合研究模式,深入全省多个市州的小区调研、解剖群众的法治需求。

数据显示,目前我省有商品房小区2.6万个、小区和院落8万多个,物业服务企业达8900余家。小区成为城市治理的主阵地、主战场。

走访调研后发现,“社区小区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数量庞大、人口密集、形态各异、利益和诉求复杂交织,更缺乏乡村社会中的地缘、情缘和亲缘联结,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参与调研的专家介绍,群众法治需求仍然旺盛,“急难愁盼”问题有待解决。

实践中,小区依法治理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离人民群众的法治新期待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涉及小区治理各方主体的职责不清,“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还未真正落实;另一方面,小区暴露的问题多发频发,如物业服务企业侵占业主公共财产权益、居民诉求渠道不畅等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事件频繁曝光。最关键的是,小区依法治理还没有成熟的经验模式。

“小区牵涉的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大到业主与物业、开发商的矛盾,小到邻里之间的纠纷,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我们在处理矛盾的时候,往往是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如果有具体的参考,相信我们处理起来会更加顺利和高效”……走访调研过程中,一些小区业委会负责人向调研人员表达了困惑。

“中央有决策,省委有部署,调研有基础。”省委依法治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小区依法治理势在必行。小区依法治理试点正是聚焦小区治理重点难点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小区治理。

做法:推动建立共建共治的小区治理共同体

小区治理关联千家万户,关系社会发展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四川省委高度重视小区依法治理,将其作为纵深推进全面依法治省工作的重要抓手。

“这100个小区涵盖商品房住宅小区、商住混合小区、安置小区、农集小区、老旧院落等多种类型,以解决小区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紧扣小区‘谁来治、治什么、怎么治’,突出依法治理、多元共治和实绩实效”。省委依法治省办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接下来,我省将注重总结经验做法,在更大范围深化小区治理试点探索。

小区依法治理关键是要厘清哪些问题?该负责人说道:“我们需要系统性地解决‘谁来治、治什么、怎么治’,这也是我们此次试点的工作亮点。”基于此,在前期走访调研的过程中,省委依法治省办形成了一本《小区依法治理实务手册》(以下简称《实务手册》),后续将在试点中不断丰富完善这本《实务手册》。

目前,小区依法治理较为明显的问题是,小区依法治理主体权责不明晰。基于此,《方案》指出,要明确基层党政机关、相关职能部门、群众自治组织、业主等小区治理责任主体,明确各类主体的小区治理职责,建立责任清单。同时,理顺业主、业主大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人等之间的法律关系,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并建立健全各主体协调配合机制,构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治理格局。

在矛盾纠纷化解方面,《方案》明确,要摸清小区现状实情,集中力量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完善小区社情民意收集、议事协调、投诉维权处置、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机制,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更重要的是,此次试点要完善小区依法治理工作体系和制度机制,聚焦重点环节和突出问题,加快建立“一核三治”融合运行机制、多元主体合作共治长效机制、物业公共收益管理机制等,因地制宜,切实提升小区治理水平。

“试点总体考虑在2025年9月底前完成,共分成动员部署、组织实施、总结提升三个环节。”该负责人介绍。其中,动员部署即将开始,《实务手册》将陆续印发给试点小区。此外,我省还将采取一名县级领导、一个县直部门联合指导组、一个律所共同联系指导一个试点小区,并注重总结和提炼试点中的成功做法和创新举措。

编辑:张晓雨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