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李季 受访单位供图
5月30日,一条详细介绍了如何参加第二届全国烟草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的微信链接发到了四川烟草商业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手机上。6月1日至30日,由司法部普法与依法治理局指导,国家烟草专卖局主办的第二届全国烟草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在巴蜀大地掀起了新一轮普法学法热潮。
“今年是‘八五’普法中期评估后的关键之年,全省烟草商业系统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颁布33周年为契机,积极组织参与第二届全国烟草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以赛促学推动‘八五’普法在全省烟草领域不断深入。”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成员、副局长谭新生介绍。
绵阳市烟草局职工开展知识竞赛小组对抗赛
阿坝州汶川县羌族零售户正在参与答题
三级联动 竞赛活动宣传全覆盖无死角
“突破1万了!”6月1日,第二届全国烟草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启动仅1小时,全省答题人数已超过1万人,负责统计的省烟草局工作人员激动地喊道。
四川烟草商业系统参赛热情高涨背后,离不开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以下简称省烟草局)的高度重视。为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省烟草局将组织参加竞赛活动作为落实“八五”普法规划的一项重要举措,并列入了年度法治建设考核目标。省烟草局迅速成立了竞赛活动工作专班,组建起覆盖省市县三级工作联络组,建立全省推进竞赛活动动态管理台账,以此实现实时掌握参与情况,及时预警进度落后区域,并由专班进行督促指导。
在省烟草局的部署带动下,各市州广泛开展宣传,组织干部员工、零售客户、烟农、消费者齐参与,把参与此次知识竞赛的过程变为普及法律知识的过程。
在成都,成都市烟草局以“个人学、集体论、大家谈”的方式,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参与竞赛答题的积极性;同时利用客户走访、市场检查、物流送货时机,向卷烟零售户、消费者发出活动参与倡议,提升活动的社会认知度和公众参与面,持续浓厚学习宣传烟草法律法规社会氛围。
“每天五题两分钟,烟草法规轻松学”成为6月以来乐山市烟草局干部职工的口号。该局通过内部会议、宣传栏、客户群等多种渠道,向全市系统干部职工及零售客户传达了竞赛活动的相关信息,并详细解读了竞赛的目的、意义和参与方式。
图片接龙、网络接龙、百姓接龙……在本次知识竞赛中,达州市烟草局紧盯以赛促学,通过“花样接龙”掀起学法热潮,不断提高行业内部员工法律素养,多种方式持续推进普法工作走深走实。
一个月来,全省烟草商业系统充分利用行业各级门户内外网、“法治川烟2.0”及各市州单位微信公众号、地方媒体、工作群、客户群等载体,多次发布参赛预告和指南;采用宣传展板、宣传手册、电子显示屏、流动展示台等方式,不断扩大竞赛活动知晓度、关注度和参与面。通过全域广泛宣传造势,确保竞赛活动宣传全覆盖、无死角。
行业职工组队打卡知识竞赛
以赛促学 提高行业干部职工法治素养
“我是一名执法人员,懂法、知法才能规范执法,我一定要参加!”“有些知识点在法条里不好记,通过做题一下就记住了!”“我连续打卡10来天了,现在休息的时候都会习惯性打开手机做5道题,利用碎片时间来提升法律知识。”……当前,知识竞赛已经过一段时间,当记者问及烟草商业系统干部职工的参与感受时,不少员工纷纷表示,以接地气的每日问答来掌握与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基础知识,效果非常好。
知识竞赛活动开始后,全省烟草商业系统将其作为系统扎实学法的又一契机,确保全体干部职工参与竞赛活动。
内江市烟草局采用“日提醒”“周报告”机制,市县两级法规人员每天上班在相关联络群提醒答题;南充市烟草局推出学法“套餐”,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民法典》以及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绵阳市烟草局主动创新形式,通过“共享屏幕答”“组团对抗答”等形式,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实践“法治一刻钟”,力争每天利用“一刻钟”的时间参与竞赛答题,让竞赛活动更具趣味,更有意味。
“这次竞赛题目涉及的法律法规非常广泛,不仅包括宪法、民法典、刑法及其司法解释,还有公司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烟草专卖法等等,确实是一次深入学习的好机会。”雅安市烟草局一名客户经理告诉记者,目前,他每天坚持进行答题,已经获得了2次抽奖机会。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比赛有结束的时候,但我们更希望通过知识竞赛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将所学落实到普法、守法、执法、护法的具体工作实践中。”省烟草局法规处负责人李华玫介绍,四川烟草商业系统近年来始终把法治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法治川烟建设,不断夯实领导干部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全力推动“八五”普法走深走实。据了解,截至目前,全省烟草商业系统干部职工参与知识竞赛已达25万人次。
稽查人员指导零售客户使用公众号答题
客户经理指导零售客户在电脑终端参与竞赛活动
烟技员指导烟农参与答题活动
全域推进 让法治风尚蔚然成风
41岁的杨色拉是阿坝州红原县的一名烟草零售户。“么古,么古”(藏语:不懂),杨色拉对法律条文知之甚少,认为法律高深莫测与生活毫无关系,最初,他听到普法工作人员讲法律时,总是面露困惑。“你晓得不,有一名牧民因为缺乏法律知识,误信了他人的谎言,导致家里的牛群被非法侵占。”当普法宣传员给他讲起身边的真实案例,杨色拉的眼神中开始流露出好奇和兴趣,他意识到原来法律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
竞赛开始后,专卖局工作人员在市场拜访时向杨色拉推介活动。“我做不来咋办?”“做不来你尽管打电话问我们”,简单的交流,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开启了杨色拉的普法之路。
此后,每当遇到法律难题,他都会拿起电话向工作人员请教。电话沟通不够直观,工作人员便带着法律法规上门答疑,这一举动不仅感动了杨色拉,也吸引了他的家人和周围零售户的注意。渐渐地,杨色拉的家成了村民们学习法律知识的“小课堂”。杨色拉用藏汉双语,将复杂的法律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们讲解。在村里,他不仅是“普法使者”,还是村民们信赖的法律顾问,每当有人遇到法律问题都会找杨色拉寻求帮助。
从最初的“卖烟嘛,卖了就可以了”到后来成为“不光要卖烟,还得懂法;不光懂法,还要普法”的零售户普法志愿者,杨色拉的故事是四川烟草普法故事中的一滴水珠,映射出该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紧抓烟草零售户、烟农、消费者对法治建设新需求开展普法宣传的前行之路。
这样的故事不是孤例。成都市成华区电子烟经营零售户黄鑫起初对经营电子烟应该遵守哪些法律根本不知道。“现在好了,中国普法上就能学得到!”知识竞赛开始后,“打卡”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成了他的日常。
“康哥,上次你向我们宣传的普法答题,我可是每天都答,今天还抽中了30元话费呢。”宣汉县峰城镇的雪茄烟叶产业园内,一片片整齐的雪茄烟叶正茁壮成长,烟农康正菊兴冲冲地对烟技员康雄喊道。
“那你要继续参加答题哦,多多学习法律知识。”烟技员康雄爽朗一笑说道,“这几年的普法宣传效果很明显,现在烟农邻居间挣土抢地,他们都晓得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咯。”
竞赛开赛以来,在确保行业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竞赛活动的基础上,四川烟草商业系统形成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宣传动员格局,让一颗颗普法的种子在人民心中破“土”而出,在法治的阳光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