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戒毒所的医护人员,保证戒毒人员的生命健康是我的首要任务。”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靖 何也觅
“警服蓝”是她心中的底色,“天使白”是她心中的纯色,“巾帼红”是她心中的亮色。她就是四川省资阳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医疗中心教导员曾玉梅,既是一名戒毒人民警察,也是一名医生。从事戒毒医疗工作二十余载,面对场所病残人员收治、艾滋病防治等急难险重任务,曾玉梅始终把对党绝对忠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当成最基本的要求和终身的追求,用无私奉献和热血勤奋展现司法行政戒毒警察的责任和担当!
撑起戒毒人员生命“保护伞”
“情况不好,脏器穿孔导致的感染太重了,必须马上手术,但戒毒人员家属不在本地,明天才能赶到,怎么办?”几年前,一名戒毒人员因腹腔脏器穿孔伴感染性休克,面临不做手术会因感染加重危及生命,而做手术又可能为场所带来涉诉涉访风险的两难抉择,曾玉梅顶着巨大压力毅然拍板,同意手术。“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不希望病人在我们医院里出事,也不忍看到任何一个生命在我面前逝去。”曾玉梅表示,如果再让她做一次选择,她仍然会签字同意。
当晚,曾玉梅守到了凌晨,在确保戒毒人员脱离生命危险后才离开。
曾有一名戒毒人员因双下肢注射导致皮肤感染溃烂,“下肢有成人巴掌大的创面,没有皮肉,可以看到骨头”,医院建议截肢,戒毒人员因此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拒绝配合治疗和教育戒治。曾玉梅知道情况后,一次又一次到车间、到大队做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说服该戒毒人员接受治疗。随后,曾玉梅与本院医生一起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还请来一名外科医生对其医治。“我和那名外科医生轮流给他换药,周末不上班的时候,我也会去给他换药。”曾玉梅解释说,“换药稍不注意,新换的皮肤就有可能存活不了。”就这样坚持了大半年,这名戒毒人员的皮肤才慢慢好起来。后来,该戒毒人员给曾玉梅寄来了一封感谢信,信中这样写道:“是你让我重生,重新扶我上路……”
“戒毒人员是违法者,同时也是病人、受害者,是需要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曾玉梅说,“作为戒毒所的医护人员,保证戒毒人员的生命健康是我的首要任务。”一直以来,曾玉梅始终坚持“依法、关爱、矫治、更生”理念,在工作中“用心、用爱、用法、用情”医治挽救戒毒人员,工作以来共参与病情危重戒毒人员急诊急救300余人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本色和人民警察的责任担当,履行着为生命站岗的天职。
筑牢场所安全稳定屏障
多年前,曾玉梅在救治一名因腹股沟假性动脉瘤伴破溃感染的艾滋病感染戒毒人员时,不慎发生职业暴露。同事赶紧找来生理盐水给她清洗,戒毒所也为她采取了一系列艾滋病阻断感染的预防治疗。“那时的阻断药副作用很大,我彻夜失眠、恶心呕吐,头发一把一把地掉。”曾玉梅回忆,半年后,最后的复查结果报告显示是阴性,她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尽管如此,曾玉梅依然选择坚守岗位。曾玉梅说:“既然成为了医生,我就没想过放弃医疗行业去从事其他工作。”
为进一步保障戒毒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曾玉梅牵头建立7个医联体、4个专科联盟,积极参与争取资阳市人民医院设立驻所分院,先后引进涵盖内科、外科、耳鼻咽喉科、精神卫生、中西医结合等医疗专家7名中高级医疗专家对口支援、驻所诊疗,形成了从省级到区级、从公立到私立多级层、全方位的医疗资源共育共享体系,确保了戒毒人员生命安全和场所持续安全稳定。
面对新收治戒毒人员病残比率逐年上升的趋势,曾玉梅带领戒毒医疗中心民辅警聚力转变、科学戒治,规范设置“一区两部三中心”建立艾滋病专区,门诊部、住院部,艾滋病防治中心、辅助检查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制定病残吸毒人员排查管理规范,实施“456”病员排查机制,确保“早排查、早发现、早治疗”,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一体推进“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综合服务,大大提升了戒毒医疗服务质效,筑牢了戒毒人员生命健康的安全防线,场所实现了多年无医疗差错事故、无所内因病死亡、无艾滋病职业暴露、无传染病流行的目标,筑牢场所安全稳定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