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楠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磊 省应急管理厅供图
“您好,请问是中控室吗?请查询一下我目前所在位置有多少人?”省安办派出的督导组在四川德鑫矿业资源有限公司矿下作业现场,对该公司人员定位系统进行测试时,发现该公司+3650m主运输巷1号绕道对面电话布置在淤泥沉淀池内侧无法使用,+3650m东主运输巷东1#穿脉岔口处配电箱悬挂在帮壁有渗水等问题隐患。
2023年以来,这样的专项检查持续推进。在安全生产领域,我省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创新监管方式,深入开展安全大排查大整治等举措,推动安全责任全面压实,重大安全风险研判处置更加科学,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力维护。
聚焦制度建设 不断夯实安全基础
我省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复杂,安全生产工作十分繁重。
“你企业违反了新修订的《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第二十四条之规定,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必须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在成都市双流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执法人员对辖区内一金属制品公司开展执法检查时,提到的新修订的《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于2023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目的是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确保将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
这是我省安全生产领域压实安全责任中顶层设计的一隅。一年来,在我省激发各方责任落实内生动力中,制度建设是基础保障。
2023年5月,接群众举报反映,凉山州宁南县点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大理石采区2号矿硐无阻燃电缆,存在安全隐患。随即,宁南县应急管理局就对举报内容进行核查。经查,该公司存在主通风机供电不稳定无法连续运转,矿山生产期间由自然通风代替机械通风、主风机配电房无人值守且屋顶瓦片破碎易漏水、主回风井口出口无照明,有浮石未清理、主回风井口标高与设计不符、出入井登记记录不规范等问题。群众举报属实,宁南县应急管理局按规定奖励举报人2000元人民币。
此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社会监督的举措来自省上的部署。我省积极健全举报公告牌、“吹哨人”、举报人保护等制度,在全省推行企业内部安全风险隐患报告奖励工作,推广运用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举报系统。2023年1-12月,我省共接到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隐患、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等各类举报信息25961件,兑现奖励金额279.94万元。
在市县两级安全生产委员会推行“双主任”制度也是2023年安全生产领域的重要工作。
2023年6月,省安委会决定在市县两级安全生产委员会推行“双主任”制度,明确市(州)、县(市、区)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共同担任安委会主任,累计明确54个职能交叉和新兴行业领域监管责任。
广元市在此基础上,按照地方实际进行创新探索,率先在全省同时落实安委会、应急委“双主任”制度。在市安委会下创新设立10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同步调整市应急委及所属20个专项应急指挥部,全面建立无缝衔接“管”与“控”“防”与“救”的责任链条,进一步增强安委会、应急委全方位领导全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权威性。
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各地也在“思考谋划”。
成都市温江区建立隐患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将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落实情况纳入安全生产综合督查检查事项和季度奖惩考核重要内容,以督查考核倒逼工作落实,累计兑现奖励资金336万元;达州探索推进专职技术检查员和社会监督员工作,依托专职技术检查员和社会监督员开展预防执法、示范执法、交叉执法、帮扶执法等,实现对重点企业“全覆盖”和非重点企业“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泸州市探索煤矿行业跨部门综合监管,建立联合检查制度,由应急部门统筹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按照“统一进场、统一检查、统一记录、统一离场”的方式,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项项制度的建立,拧紧安全责任链条,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各地将安全生产作为最大的民生抓好抓实。
聚焦科技赋能 打造智慧防控新模式
“人员定位系统提示无关人员进入液氯重大危险区域,请你部立即核实现场情况并报告。”在宜宾海丰和锐有限公司试点值班中心,通过“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可以随时查看企业重大危险源等作业场所的监控视频,发现人员不安全行为及场所不安全因素时,平台将及时发出预警,从而有效防范安全事故。
为破解安全监管点多面广、专业度高等问题,宜宾市依托“智慧应急”平台,推进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全面开展双重预防机制的数字化应用,推行煤矿“智能化、标准化、瓦斯治理”提档升级。
通过科技赋能将安全防护网织得更细、更密,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2023年以来,我省通过大数据技术、信息化手段介入,推广使用先进技术、先进装备,在高危行业领域安全工作上实现隐患排查任务数据实时上传、异常情况及时预警等数字化管理。
记者了解到,从2020年起,我省通过搭建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平台,依托18个涉安信息系统,开展每日安全风险研判、每月安全形势分析,实时发布预警信息、跟踪落实管控措施。目前,该系统已将全省280家化工企业(涉重大危险源和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企业)、609个四级及以上重大危险源纳入监测,通过浓度、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等关键数据,捕捉燃爆、中毒窒息等重大风险。另外,全省241家煤矿企业全部纳入监测,主要通过实时监测甲烷、一氧化碳浓度以及主要通风机运行情况等关键数据,及时捕捉矿井火灾、爆炸和中毒窒息等重大风险。全省44座三等及以上尾矿库纳入监测,通过尾矿库干滩长度、坝体位移等动态风险指标,研判尾矿库安全风险。
让清单制管理插上信息化翅膀,着力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效能也是我省安全工程的一大亮点。
2023年以来,我省以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为抓手,研发“四川安全码—四川省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系统”,共建立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共60余项共性监管责任清单,22个重点行业80余项企业共性责任清单以及煤矿、危化和工贸等企业个性责任清单模板。系统开发了电脑端和手机端,着力实现“一处一码、一码呈现、码里明责、码上履责”。各地各有关部门以省级系统为引领,统筹推进省级系统与自建系统深度融合,进一步压紧压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党委政府领导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和应急管理部门综合监管责任“四个责任”,更好用清单管人管事管住风险。
聚焦齐抓共管 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安全生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我省如何落实落细安全生产责任制,以高水平安全支撑高质量发展?紧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大排查大整治,拿着“显微镜”抓早抓小治未病是答案之一。
2023年5月,省安委会印发《四川省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工作方案》,在全国总体方案基础上,结合四川实际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方案》印发后,省安办还派出多个督导组前往全省各地,深入各大重点行业领域一线开展检查,采取“听、看、问、查”四步法,逐一清点、逐个核查,逗真碰硬,敢于当黑脸包公,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
除了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外,2023年以来,我省还开展了“强安2023”监管执法专项行动、岁末年初安全生产“打非治违”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等,综合运用停产整顿、联合惩戒、行刑衔接等措施,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行为。
西充县应急管理、公安等多部门在联合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中,发现南充市西充县双凤镇某社区一处废弃厂房内存有大量成品烟花、鞭炮及大量组装烟花的内筒、外筒、军工硝、引线、包装盒等。经现场统计,该废弃厂房内成品烟花共有700余件、成品鞭炮200余件,组装烟花的内筒8件、外筒200余件、引线1件、军工硝20余斤,包装盒100余捆。
经查,该废弃厂房原为烟花空饼加工地,老板庞某将其废弃后,将场地交由王某某等人使用。在无任何安全措施且未取得任何合格资质前提下,王某某等三人铤而走险,非法从事烟花爆竹生产和储存。
“除了进行证据固定外,我们第一时间对这批烟花爆竹和组装材料进行了查封,对案件进行全力侦办,目前案件已进入公诉阶段。”西充县相关负责人说。
关口前移防风险,源头管控除隐患。一场场紧张的执法行动正在各地进行,从严从重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努力把风险防范化解在早、问题隐患治理在小,有力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数据是最好的说明,2023年1-12月,我省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3.5%、8.8%,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