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夏菲妮 徐婷婷 刘冰玉
近日,省高院在成都高新区法院举行“司法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气候变化司法应对”座谈会第一阶段会议。会上,省高院环资庭、成都中院、成都高新区法院相关负责人共同为“近零碳法庭”揭牌,开启司法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气候变化司法应对新篇章。
省高院环资庭庭长高峰对“近零碳法庭”给予肯定并提出四点要求。一要高度重视近零碳司法理念的培塑。在办理好涉碳案件的同时,不断提高在新形势下服务保障双碳目标实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精准服务保障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二要充分发挥近零碳法庭的司法示范效能。将双碳目标的基本理论、规则、要求融入司法工作,不断探索近零碳法庭等示范点建设,发挥近零碳法庭引领、示范作用,增强当事人的绿色低碳意识,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到节能减碳降耗的行动中。三要积极探索低碳司法新模式。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推进司法活动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全流程有效融合。积极探索自主减排的有效路径。提升院机关能源、资源的节约化、集约化管理适用,倡导大众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四要服务保障成都碳中和服务业枢纽建设。继续深入研究,建立法院加高校加企业的涉碳研究团队、平台,不断为成都碳中和服务业枢纽建设提供司法智慧和智力支持。
会前,与会人员参观了成都高新区法院创新打造的“近零碳法庭”,听取了“近零碳法庭”的相关建设情况介绍,并通过现场扫描近零碳场景二维码,了解“近零碳场景”实时动态展示的碳足迹情况,对“近零碳法庭”建立了初步印象。现场组织召开了“近零碳法庭”听证观摩,通过真实庭审展示“近零碳法庭”运行方式,让与会人员沉浸式体验“近零碳法庭”,体会司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新模式。
宜宾中院、成铁中院、天府新区法院、崇州法院、宜宾市翠屏区法院、成铁二院相关负责人,来自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的专家学者,来自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四川省生态环保集团、碳乾行(北京)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代表,以及成都法院、宜宾法院、成都铁路运输法院等司法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创新试点单位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