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慧
4月21日,全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会在绵阳召开。会议总结交流过去一年来的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
据介绍,2022年,全省调解仲裁系统以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为主线,以强化预防、实化调解、细化仲裁、优化服务为抓手,全省调解仲裁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当前,我省劳动关系形势总体稳定,但全省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总量高,处理复杂程度大。
会议要求,全省调解仲裁系统要以提升办案质效为中心,以健全争议多元处理机制为重点,不断提升调解仲裁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充分发挥调解基础性作用和仲裁准司法制度优势,切实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要在源头预防上持续用力,健全争议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全面梳理排查争议风险点,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坚决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健全青年仲裁员志愿者联系企业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充分发挥“抓前端、移关口、治未病”的预防功能。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内部争议协商解决机制,及时回应劳动者协商诉求。加强与工会、企业代表组织的工作协同,促进更多争议协商和解。
要在多元调解上凝聚合力,持续开展金牌调解组织培育选树工作。推进县(市、区)实体化调解中心建设,探索建立新就业形态行业调解组织。协调政法等部门将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建设纳入平安建设考核体系。协调财政等部门将协商调解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鼓励调解组织参与“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完善与法院的“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强化与司法、工会、企业代表组织等部门的工作协同。
要在仲裁提质上精准发力。认真落实仲裁办案指导规范,深入开展仲裁办案质量评查,加强类案研究指导。加大仲裁监督工作力度,将反腐倡廉、正风肃纪与争议处理效能建设一体推进,增强知纪、畏纪、守纪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守依法办案和廉洁从政底线。
要在夯基固本上释放活力。把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调解仲裁系统首要的政治任务。抓好分级分类培训,开展常态化、多样化练兵比武活动。加快推进“互联网+调解仲裁”,抓好“数字化仲裁庭”“智慧仲裁院”建设和在线调解服务平台应用。深化调解仲裁川渝合作,启动川渝高竹新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智能化仲裁庭建设。
会议还对去年考评验收合格的13个省级“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进行了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