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赵文 成都病犯监狱供图
“走出去才能看见更广阔的天空。通过参加比赛,进一步增长了我们的见识也提高我们运用质量管理的科学方法的能力。”29日下午,四川省司法警官总医院麻醉手术科护士长泽海燕和同事拿着刻有“最佳人文关怀奖”的奖牌在手术室外一起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奖牌来自不易。泽海燕告诉记者,奖牌是在3月25日举行的2023年成都市护理学会组织的“手术室体位操作技能”比赛中,四川省司法警官总医院麻醉手术科4名护士经过层层筛选、激烈角逐换来的,十分珍贵。
泽海燕回忆,当天的比赛从25日早上8点开始,参赛队伍通过抽签决定比赛手术案例。“我们抽到的病例是一位左侧三踝骨折手术病人,比赛项目包括评估案例手术所需的体位,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压疮的评估,手术用物的准备,预防性压疮用物的使用,手术体位的摆放流程等。”泽海燕告诉记者,比赛中主办方工作人员将扮演病人体验手术的安全性与舒适性,最后由14名护理专家评委进行打分。凭借精彩的操作展示和可见患者手术安全性与舒适性的体验及完成手术高度配合的成效,四川省司法警官总医院麻醉手术科参赛团队在40余个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以参赛项目《临床手术合理运用卧位装置提高卧位摆放的工作效率》荣获“最佳人文关怀奖”。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回忆起备赛的十多天时间,泽海燕和选手们异口同声用了“时间紧、任务重”六个字形容。参赛选手陈美瑾介绍,接到比赛任务后,由院领导组织,护理部提供技术支持,麻醉手术科护理团队就成立了由泽海燕护士长牵头,科室4名骨干力量为成员的参赛队伍,大家利用空余及下班时间,加班加点进行备赛。
“在较长时间的手术过程中,体位的摆放非常重要,对呼吸、血液循环、受力部位和麻醉效果都有影响。”泽海燕说,哪怕只是很小角度的体位调整,都会让患者的手术安全性与舒适性呈现不同的体验。为保证每一台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手术体位配合的安全性及手术体验的舒适性,泽海燕和队员们轮番躺上手术台亲自体验、反复练习,找出影响卧位摆放的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解决护理难点,展现手术室护理特色、护理效果。
去年3月,81岁高龄的郑婆婆不慎摔伤股骨需要紧急手术,手术时间长达3个多小时。“进入手术室后郑婆婆双眼紧闭,嘴唇发抖非常紧张。”泽海燕回忆,因为伤口的疼痛及紧张的情绪,郑婆婆及其不配合手术体位的摆放。为了安抚郑婆婆情绪,泽海燕耐心温柔的与其沟通。经过安慰,郑婆婆的情绪逐渐平静,积极配合完成了手术前体位的摆放,圆满的完成了手术治疗,术后郑婆婆和家属对护士们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去年8月,郑婆婆要进行胆囊手术,她坚持选择四川省司法警官总医院进行治疗。
回想起和队员们一次次躺上手术台,体验各级各类不同手术体位摆放,一起讨论方案换来了病人和家属的认可,泽海燕十分激动地说:“努力才有回报、荣誉催生动力。我们也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科学运用管理工具,在护理工作中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拓展护理思路,力争全方位、全周期、高质量服务每一位手术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