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伟大的创造 光辉的历程”主题展——看我省地方立法丰硕成果

  
2024-10-14 10:35:52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慧 文/图
  
  10月9日,“伟大的创造 光辉的历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暨四川省人大设立常委会45周年主题展在成都锦江大礼堂正式开展。
  
  本次主题展按时间顺序划分了5个单元,包括“序厅”“第一篇章:艰辛探索创伟业(1911年至1978年)”“第二篇章:与时俱进铸辉煌(1978年至2012年)”“第三篇章:阔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2012年至2024年)”“第四篇章:继往开来”。展览共计7万余字、400余张图片,回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省的光辉历史,展现了我省地方立法的丰硕成果。数个“率先出台”见证我省地方性立法探索历程
  
  1984年《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抢救和保护大熊猫的决议》;1994年《四川省私营企业条例》;2006年《四川省旅游条例》;2009年《四川省城市排水管理条例》;2010年《四川省邮政条例》;2010年《关于加强农村村民住宅抗震设防管理的决定》;2021年《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2021年协同云南、贵州两省人大常委会,以“条例+决定”的方式共同立法保护赤水河流域……漫步展览,我省在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城市管理、地方协同立法等众多领域率先开展相关地方立法,让参观者颇有感触。
  
  作为一名长期参与法律服务的法律工作者,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四川瀛领禾石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曾文忠为我省民族团结、土壤污染、大熊猫国家公园、公共法律服务等领域的地方性立法提出过诸多建议,在他看来,这都是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关注民生和国家发展大局,以高质量立法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
  
  “省人大及其常委会长期重视地方立法工作,我也有幸参与其中,累计向省人大提交立法议案22件、代表建议73件,其中,有7件议案已经立法,3件代表建议被选为省人大重点督办建议。以《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条例》为例,大熊猫是四川乃至全国的亮丽名片,在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历史文化等方面价值非凡。为此,我们提议,由我省牵头制定‘四川条例’和‘三省决定’,为解决大熊猫国家公园地跨川陕甘三省‘一园三治’的现实问题,进一步依法凝聚三省之力,共同加强保护管理,作出了有益尝试。”曾文忠说。
  
  “第四篇章:继往开来”中,川渝人大携手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丰硕成果受到了曾文忠的格外关注。他表示,省人大及其常委会近年来不断加强在新兴领域、重点领域的地方性立法工作,特别是在推进川渝协同立法这一兼具双重属性的领域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嘉陵江保护、铁路安全管理、川剧保护传承、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法律援助等协同立法成果,充分体现了立法与改革相互配合、立法与发展共同促进的良好成效。“这些协同立法项目逐步打通了川渝两地的发展壁垒,让两地紧密相融,为全国作出了良好的先行示范、贡献了‘四川经验’。”曾文忠说。数件珍贵文物让参观者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一本珍贵的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原本,一组见证了新中国第一次地方人大选举的选民证,一份我省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吴玉章亲笔手书的发言稿(影印件),一只朴实耐用的鱼篓投票箱……除了详实的图文资料,展览中还陈列了数件珍贵的历史文物。透过它们,参观者一同回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省的壮丽历史,展望下一步开展高质量立法工作、依法履行人大代表职责,他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参观了主题展,我深感70年奋进历程、70年波澜壮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历久弥新、成果丰硕,我进一步深刻领会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泸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鞠丽感慨道,作为一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工作者,她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依法履职、积极作为,“我们将务实推进高质量立法,督促‘一府一委两院’将地方性法规列入普法、进入执法、融入司法、纳入监督,扎实做好立法‘后半篇’文章,让‘文本上的法律’成为‘行动中的法律’”。
  
  看完展览,身穿羌族传统服饰的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人大代表唐滢莲表示:“这次主题展真是太漂亮了、太丰富了,我很荣幸能受邀参观,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回去后我要把这份喜悦传达给老百姓,把展览里呈现的好故事、好思想带回家乡,融入到今后的依法履职中,继续发挥好人大代表的引领带动作用,为人民群众代言。”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作为一名履职十多年的基层人大代表,我一直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南充市人大代表,四川正南坤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新深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探索创立到如今壮丽发展的成就实属不易,他表示,今后将依法履行好代表职责,倾听更多群众声音,带领更多群众走上致富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