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中院“院长示范观摩庭”现场
铁岭县法院腰堡法庭“老裴调解工作室”的“老裴”裴立刚向记者介绍工作
凌海市法院石山法庭开展巡回审判
采访团走进抚顺县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吴江萍 刘冰玉 法院受访单位供图
近年来,辽宁政法系统深入推进平安辽宁建设,扎实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深入推进法治辽宁建设,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不断提升执法司法质效和公信力,以高水平法治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政法队伍建设,树牢严管就是厚爱的理念,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锻造了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法铁军。
9月23日至9月27日,“护航新突破 法治新担当——全国省级法治媒体社长(总编辑)辽宁行”宣传活动举行,全国省级法治媒体社长(总编辑)及骨干记者一行50余人,通过实地探访、沉浸式体验,探寻辽宁政法系统在服务保障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中的务实举措和扎实成效,讲述辽宁政法机关开展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的各项工作成果。
本报选取此次全国省级法治媒体社长(总编辑)辽宁行宣传活动中挖掘的部分好典型好经验进行报道,以飨读者。
司法为民
以庭审优质化为中心 抓实审判质效
9月23日,“全国省级法治媒体社长(总编辑)辽宁行”采访团一行来到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鞍山两级法院庭审优质化工作开展采访调研。
采访团一行首先实地参观了鞍山中院法治文化环廊与党建活动中心,听取了鞍山法院聚焦“公正与效率”,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务实举措和显著成效,并对鞍山法院立足审判主责主业,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表示了肯定与赞许。在鞍山中院审判管理中心,参与践行了庭审优质化工作的鞍山两级法院法官代表们,通过优质化庭审概念和流程讲解、示范观摩庭展示、采访交流等形式,向采访团重点介绍了庭审优质化工作。
随后,通过观摩一起建工案件的庭审,采访团见证了合议庭运用书状先行,在庭审前引导双方当事人进行书面质证,进而迅速确定案件两大争议焦点,以便在庭审中围绕争议焦点,引导双方当事人共同参与完成质辩合一的高效庭审。整个庭审相较于用传统庭审方式审理下的同类案件,时间节省了一半。
记者获悉,2022年9月以来,鞍山中院以庭审优质化为中心,抓实审判质效提升,通过推行诉答文书规范化及运用书状先行、心证公开、释明权行使等新型庭审技术,做到案件审理质量最优、效率最优、效果最优和当事人司法获得感最优。自推行庭审优质化工作以来,鞍山两级法院审判执行质效始终位列全省前列。
“庭审优质化对庭审驾驭能力和技巧提出更高要求,进而敦促法官不断提升职业素养。”鞍山中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吴甲告诉采访团,在推进庭审优质化改革伊始,便将全方位提升法官办案能力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鞍山中院“一把手”带头开示范庭,在网上同步直播其主审的一起执行异议之诉二审案件,为鞍山两级法院组织开展示范观摩庭活动提供了生动示范。鞍山中院民事庭审优质化小组通过线下“面对面、手把手”与线上“屏对屏、一对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指导,与基层法院法官共同探讨高质量庭审的实操技巧。鞍山中院组织开展高规格培训,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围绕法官在事实认定和举证责任分配方面存在的能力短板,开展了“一次性解决纠纷”“新型庭审方式”“法律适用能力综合提升”等多个针对性极强的专题系列培训。此外,鞍山中院还陆续出台了《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执法办案规范性文件汇编》《庭审优质化一审流程和须知》等释明权行使操作指引、争点整理、举证证明责任分配等系列文件。
“强基”之路
持续优化法院布局 强化基层建设
随着辽宁法院“强基工程”的扎实推进,锦州两级法院聚力打造全面强化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建设的强基工程。其中,凌海市法院以深厚的红色底蕴和鲜明的红色禀赋,持续深化强基工程,在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指导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强基”之路。
该院“强基工程”取得哪些成果?9月25日,“全国省级法治媒体社长(总编辑)辽宁行”采访团走进了凌海市法院。
“我们现在所在的区域就是智能服务区,这里有智能导诉、全域送达一体机、自主立案一体机。只要用手指一点,立案流程就清清楚楚地出现在这里,送达也可以在线上完成。”在凌海市法院右卫人民法庭,干警耐心地为来访群众演示讲解着智能化庭审设备使用方法。
记者了解到,2022年,锦州中院对标辽宁高院要求,摸实情、明路径,夯基础、强布局,指导基层法院持续优化法庭布局,凌海市法院所辖5个人民法庭运行成效和功能作用突出,在全省具有示范引领效应,被辽宁高院通报表扬。目前,5个人民法庭科学划分法庭功能区域,升级改造科技法庭硬件设施,增设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在线调解等现代化审判设备,实现数字化法庭全覆盖,具备网上立案、网上开庭、网上调解、电子送达、电子签章等多项功能。
凌海市法院翠岩人民法庭远离凌海市区,周边群峰耸立、千嶂叠翠,是名副其实的“大山里的法庭”。在翠岩法庭,红色文化长廊通过展板、浮雕等形式,展示了辽沈战役期间,解放军将士们不畏艰险、勇于战斗的红色故事。多年来,在这片浸润着革命气息的土地上,翠岩法庭赓续红色血脉,积极发挥人民法庭化解矛盾纠纷、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助力营商环境建设的前沿阵地作用,打造出具有翠岩法庭特色的“红色名片”。
同时,根据辽宁高院关于调整优化人民法庭布局的部署要求,锦州中院确定凌海市法院大凌河人民法庭为家事审判专业化法庭。凌海市法院秉承“柔情司法、调判促和”的家事审判新理念,积极探索了“3+2+4”工作模式,其中,“3”指组建专业化审判队伍,创建清单式审判方式,定期举办研讨分析会;“2”指运用好网格化管理平台,运用好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推动源头治理新实践;“4”指开展“护苗行动”助成长,举办“幸福家庭微课堂”,坚持“巡回审判”到村屯,撑起守护老年人“安全伞”。通过积极探索,凌海市法院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家事审判之路。
“脱薄”向强
审判质效持续提升 队伍力量不断增强
今年伊始,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部署开展加强相对薄弱基层法院建设工作,抚顺市抚顺县法院作为相对薄弱基层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对口联系帮扶。经过8个月的不懈努力,该院在政治建设、业务工作、队伍素能、管理水平、保障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
9月26日,“全国省级法治媒体社长(总编辑)辽宁行”采访团走进抚顺县法院,探寻该院“脱薄”工作取得的成果。
“说实在的,作为一名在院工作36年的老法官,马上就要退休了,却听说我们院被列为整体工作较为落后的‘薄弱’法院,一开始,我们这些老同志心里真是不甘啊!”抚顺县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牟军向记者说道。抚顺县是典型的“有县无城”,如今全县常住人口不足9万,没有自己的县城,县法院设在其他区县,下辖石文和上马两个人民法庭,距离院本部分别约25公里和40公里。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这家年均收案量不足2000件的小体量法院,曾连续三年审判质效不佳。
如何破局?“脱薄”工作开展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先后两次到抚顺县法院蹲点调研,与辽宁三级法院和地方党委政府共商“脱薄”工作,指导开展司法审判数据分析会商,并建立以人大代表命名的工作站。辽宁高院院长带队就抚顺县法院审判质效、强基、“脱薄”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抚顺中院建立13个部门联合对下指导帮扶机制,制定22个整改帮扶措施,帮助薄弱法院完善相关制度80余项。
“今年年初,石文法庭还不具备立案功能,群众的纠纷如果在诉前解决不了,只能跑到20多公里外的县法院本部去,还因为没有直达车辆,来回至少需要五六个小时,特别不方便。”抚顺县法院石文法庭庭长康世伟说道,“脱薄”工作开展以来,解决了石文、上马两个法庭无立案窗口、群众长途往返立案的困难,最大限度方便了群众诉讼。
同时,在地方党委坚强领导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政策、人力、财力迅速落实,帮助薄弱法院解决了一大批依靠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抚顺市市长带领市供水集团、国网抚顺供电公司等6个职能部门现场办公,解决抚顺县法院饮水、取暖、用电等难题。抚顺县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脱薄”领导小组,帮助解决法院路面硬化、后山改造等问题。属地顺城区委、区政府为法院铺设了入院道路并安装路灯,解决交通不便及安全隐患问题。在强大合力作用下,抚顺县法院旧貌换新颜。
在增强队伍力量方面,辽宁高院选派3名法官充实到抚顺县法院审判一线,抚顺中院选派1名优秀中层干部担任该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协助调整政治部主任,选配2名审委会专职委员。抚顺县法院调整了4名中层干部及1名法庭庭长,提拔4名年轻同志任中层副职,有效激发全体干警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社会治理
探索治理新路径 跑出解纷“加速度”
近年来,铁岭市充分发挥基层社会治理护稳定、强根基作用,奏响平安铁岭新乐章,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全方位振兴。
9月27日,“全国省级法治媒体社长(总编辑)辽宁行”采访团走进铁岭市,实地感受当地社会治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如何确保矛盾纠纷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化解,跑出纠纷化解“加速度”?“网格化管理是确保平台运行的基本保障。在‘网格管理’模块,能实现对专职、兼职网格员基本信息及日常工作进行管理,还可以实时查看网格员的轨迹跟踪、进行视频调度等。”记者在铁岭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的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的大屏幕前,通过聆听解说和观摩现场调度等找到了答案。
据介绍,铁岭市通过建网格(精准细化服务)、建载体(夯实基层基础)、建平台(强化激励保障),不断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原则,铁岭市形成农村平均30户至50户、城市社区平均100户左右的“微网格”近1.2万个,配齐配强专、兼职“铁岭卫士”网格员近1.5万人,从“粗线条”转为“微治理”。在工作中,妇联工作人员、外卖小哥、气象员、统计员、快递员、企业员工纷纷主动融入,在矛盾排查化解中发挥了作用。
在网格化管理中,“铁岭卫士”网格员依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积极发挥网格员承担的“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巡逻员”“服务员”“办事员”等“六大员”作用,他们是“百事通”“顺风耳”“千里眼”,对发现的问题和群众诉求通过“铁岭市综治通”App上报到平台,村委会(社区)接到信息后向相关部门发出指令,相关部门随时通过语音视频连线跟进解决,指令直达基层终端。各部门充分配合,打破信息壁垒,依托市、县、乡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努力实现“乡街吹哨部门报到”的生动局面,还整合公安、法院、司法行政、信访、妇联、民政等部门基层调解组织力量,通过快速“派单”、部门“接单”、调解销号,做实做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同时,铁岭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强化对基层工作落实情况调研指导,制定常态化工作方案,通过“会议部署、调研指导、制度优化”三管齐下,相关部门带着思考下去,带着问题上来,发挥各部门合力作用,奏响调研督导协奏曲。今年年初以来,铁岭市委政法委多次依托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以“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将工作直达乡镇(街道)、村(社区),调度推进重点工作,研究解决痛点难点问题。组织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开展社会治理工作“大拉练”,形成全市上下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铁岭市委政法委还成立“1+7”指导组,强化全年常态化调研指导与专项督导调研相结合。市委政法委主要领导同志带队,协同公安、法院、信访、司法行政、卫健、妇联等重点部门,聚焦全市安全稳定重点工作,对7个县(市、区)开展了深入调研,直插乡镇(街道)、村(社区),走访基层派出所、司法所、法庭,深入校园、养老院、企业、市场、广场、夜市等基层点位195个,发现问题101个,目前全部跟踪整改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