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以法治力量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葛群慧 蒋勇 本报记者 吴显云 文/图
资阳1998年设立地区,2000年撤地建市,辖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幅员面积574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48.9万人。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资阳市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以法治力量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资阳法治建设内容不断丰富,法治水平不断提高。
资阳市坚定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省委“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决策部署,制定《资阳市依法治市实施纲要》、市委三届十次全会作出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决定、建立“1+6+N”推进机制,持续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治理、法治教育、保障落实六大板块任务,全社会法治观念不断增强,法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2015年,在全省年度考核中,资阳市综合排名市(州)第8位。2016年,资阳市考核排名全省市(州)第6位,进入第一方阵,“嵌入式”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的创新实践被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刊载,获得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2017年,资阳市考核排名全省市(州)第4位,“法治大当家”多项创新工作被确定为依法治省的资阳样本。2018年,安岳县成功创建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雁江区马鞍社区、安岳县飞山村被表彰为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乐至县检察院被授予全国检察机关集体一等功。
2019年,机构改革将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改为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司法局。依法治市工作在市委、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法治建设紧紧围绕“三大攻坚战”、优化营商环境、“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等中心工作,各项工作有力有序稳步推进,113项重点任务已全面启动。
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市的集中统一领导
旗帜鲜明讲政治。各地各部门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通过专题会、报告会、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会,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发展脉络、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科学体系,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健全完善党领导法治工作的体制机制。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立足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的定位,统筹部署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市、县(区)两级均已组建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及办事机构;司法、执法、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制定“一规则一细则”和年度工作要点;市级层面出台办公室管理工作管理办法和协调小组联络员制度,严格执行重要法治事项工作审批、重大问题请示报告、重要法治决定和方案备案,健全完善信息报送制度,构建“1+5+N”工作机制,左右联动、上下贯通、同频共振依法治市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加强舆论宣传,培育浓厚法治氛围。构建全市一体化法治宣传体系,实现市、县(区)、乡镇三级联动,市县(区)主要媒体、各大新闻网站、新媒体,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广泛投放法治资阳宣传标语,营造依法治市浓厚氛围。
深化实践,各领域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立法工作进一步加强。资阳首部实体法规《资阳市安岳石刻保护条例》于今年2月1日施行。推进《资阳市中心城区建筑风貌管理条例》《资阳市城区车辆停放管理条例》制定工作,制定《资阳市立法项目责任制规定》。参与《外商投资法(草案)》审议发言起草工作,所提建议被全国人大采纳。组建60余人组成的资阳市立法队伍数据库,举办全市首期立法专题培训班。扎实开展备案审查工作,推进规范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审查各县(区)人大报送的规范性文件23件,向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报送8件,合法性审查党内规范性文件5件。
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资阳市推进“放管服”改革2019年工作要点》和责任清单,市本级政务服务办事大厅进驻行政许可事项280项、公共服务事项160项;印发《资阳市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实施方案》,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设立投资项目服务综合窗口,受理审批件2662件,平均用时6.53个工作日,提速53.42%;深入推进行政执法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五个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打造“教科书式执法”。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建立行政复议机构与审判机关沟通联席机制,加强合法性审查工作,190余个政府规范性文件和部门规章全部经过合法性审查。深入开展政务诚信建设,加强政府采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招标投标、招商引资、地方政府债务、街道和乡镇领域政务诚信建设。
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创新完善员额退出和交流机制,实现员额“进”“出”和流动常态化,员额法官检察官遴选稳步推进,人民警察分类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持续深化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印发《资阳市关于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深化未成年人临界预防工作,深入打造“未检侠”特色产品,工作做法入选四川依法治省法治蓝皮书(2019)、全省检察机关未成年人保护十大典型案(事)例;全面开展刑事案件辩护律师全覆盖,今年以来全市刑事案件总数260件,有辩护律师的刑事案件249件,刑事审判阶段法律援助案件223件;深入破解执行难,今年以来资阳市两级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6067件,执结4108件,执行到位标的额5.13亿元,执行标的到位率33.34%;司法拘留59人,限制高消费4038人,公开曝光414人次。
法治社会建设稳步推进。构建普法“大合唱”格局,推动“法治宣传七进”向“法律服务七进”转变,实现“依法治理七进”。今年以来,全市组织法治宣传活动1200余场次,受教育5万余人次;在全市开展“宪法法律进高校”活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诉非衔接、公调对接、检调对接、访调对接,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共排查各类社会矛盾纠纷10851件,调解10826件,调解成功10635件,成功率达98%;全市70个市级部门聘请法律顾问,3个县(区)政府成立法律顾问团,全市2139个村(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建成3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0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30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市累计受理举报线索2729条,核查2134条,共侦办涉黑案件2件,恶势力犯罪集团(团伙)案件15件,九类涉恶案件192件,刑拘448人,扣押涉案资产2.2亿元。上半年,纪检监察机关初核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线索新增30条,立案14件14人,办结11件,处理18人。
强化调研狠抓落实,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健全理论调研机制。在雁江、安岳、乐至等地确定调研基地,就乡村法治建设、基层社会依法治理、县以下法治建设机构设置开展专题调研。发布依法治市相关课题共计32项。
细化落实年度工作任务。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采用“清单制+责任制”,将年度工作要点细化形成《任务台账》,四大方面共计113项,逐一明确牵头机构、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实现可量化可考核,确保任务全面完成。
加强重点领域专项督察。认真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制定督察计划,建立督察台账,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督察。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司法督察,对督察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时完成整改。
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全面依法治市纳入市委综合目标绩效考评,拟制定目标考核细则,确保全年目标任务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