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利军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雍剑波
“催了这么久,他才只转了500元!”小洋指着手机屏幕,声音里满是委屈和不解。
调解室里,气氛有些凝重。小洋一进门便向广安市前锋区法院法官文利军倾诉起来,从他的言语间,法官文利军感受到他对二十五年兄弟情谊的质疑和伤感。
2024年7月,同村好友小强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小洋借款28300元,约定今年1月起分两期还清。然而直到走进法院,小强仅偿还了500元,总说“工程款没结”。更让小洋心寒的是,父亲生病住院急需用钱,多次催款反遭小强“强硬”回应。“这哪还是兄弟啊!”说到此处,小洋声音哽咽。
看着这对陷入僵局的昔日兄弟,法官文利军的心也跟着揪紧了……
背靠背调解破冰
法官文利军一面安抚小洋的情绪,一面仔细查阅他提供的聊天记录。记录显示,小强的态度并未像小洋所说的那么“强硬”,小强也流露出了想要还款的意愿,但更多的是没钱的无奈。这让法官文利军看到了破冰的可能,于是法官决定分别与两人单独聊聊。
文利年找到小强:“小强,工程款被拖欠是难处,但这不能成为伤害兄弟情谊、透支自己信誉的理由啊。”
小强深深叹了口气:“真不是我赖账......工程款确实被拖着,我现在......”他的声音低沉,透着无力感。
“我理解你的难处,”我接过话,开始引导,“咱们一起想想办法。除了等工程款,你手头还有哪些进项?工程款大概什么时候能到?”
“每月有2000多元的基础工资,工程款估计年底能到......”
“基础工资是稳定的现金流,工程款是未来的希望......”文利年迅速盘算着。很快,一个既能解小洋燃眉之急、又能让小强喘口气的分期还款方案逐渐清晰。
文利年迅速在纸上列出框架,递给小强:“你看这样行不行?每月固定还一部分,压力小点,也能让你兄弟看到诚意。”
小强盯着方案,眼神从迷茫到渐渐有了光亮,用力点点头:“行!这个我能做到!”
面对面执手言和
再次把两人请回调解室,空气依然有些凝滞。法官拿出那份草拟的方案,先向小洋征求意见。
小洋沉默良久,目光扫过方案,又看向略显局促的小强。终于,他抬起头:“利息......算了吧。他现在也难,我只要拿回本金27800元就行。”
这句话带着温度,瞬间击中了小强。他脸上腾起愧色,声音微颤:“兄弟......对不住!我一定抓紧,绝不让你等太久!”二十五年的情谊,在这一刻冲破了隔阂的堤坝。
最终,一份承载着理解与让步的新协议签署:小强从今年7月起每月偿还1000元,剩余20800元在2026年2月前结清。这不再是一纸冰冷的债务确认,而是兄弟情谊重启的契约。
“兄弟,谢了!”小强紧紧握住小洋的手,歉意与释然清晰可见。“唉,要是早能像今天这样,坐下来好好说说难处,哪至于......”小洋感慨着,语气里没了怨怼,只剩对过往的唏嘘。
看着他们交握的手和舒展的笑意,一股暖流在法官心底无声流淌。当情理法在耐心细致的疏导中交融,让守望相助的温暖重回邻里乡间,这或许就是法院工作最珍贵的“人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