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余力
内江经开区壕子口街道因成渝铁路而兴,是内江主城区最早的居民聚集地之一,既承载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也面临着老旧小区密集、基础设施滞后、流动人口占比高、矛盾纠纷多元等典型治理难题。
近年来,经开区壕子口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突破口,在阵地打造、作用发挥、职能延伸等方面积极探索、综合施策,趟出一条老旧小区基层治理新路径,实现“老旧小区”到“温馨家园”的华丽蝶变。
党建引领
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街道党工委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由党工委书记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综治中心负责人、派出所所长、司法所长等担任成员,统筹推进规范化建设任务。按需划分设立群众接待区、矛盾纠纷调解室、心理咨询室、法律咨询室和指挥调度室“一区四室”,统筹协调街道公安、司法、信访、劳保、社事、妇联等部门常驻+轮驻。发挥街道“大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制度优势,广泛吸引社区党员、物业人员、楼栋长、“五老”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加入综治队伍,推动多元主体融入基层治理,实现“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五有”目标。
前端预防
老旧小区治理精细化
街道综治中心聚焦老旧小区精细化治理,不断优化网格管理体系,坚持人防、物防、技防并举,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服务前置,实现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警”、从“分散治理”到“协同共治”转变。以城市更新“拆墙并院”为契机,引导无物业小区成立由离退休党员、退役军人、网格员等组成的自管委,旭园小区、南苑小区等多个小区实现物业自主管理低成本运营,妥善化解乱占车位、电梯加装、飞线充电等物业矛盾纠纷60余件。推选120余名党员担任各小区楼栋长、联户员,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提供治安巡防、矛盾调解、困难帮扶等服务。深入推进天网、雪亮、慧眼“三网合一”,增设14个小区智能门禁、道闸、监控等设备,实现物防、技防有效覆盖。
文化连根
“铁路记忆”凝聚邻里共识
街道综治中心不断延伸职能职责,立足辖区铁路退休职工多、工业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深入挖掘铁路发展历史、企业精神等文化资源,将机车元素、铁路故事融入社区治理,通过彩绘老旧院墙、打造铁路主题文化长廊等形式,保留历史记忆,凝聚文化共识,让“铁路记忆”成为社区治理的精神纽带。通过群众票选等方式,组织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圣水寺片区19处老旧小区(院落)重新命名,极大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组织老职工、老党员、老干部等成立夕阳拳剑队、门球队、志愿服务队,联合党群部门、妇联组织成立书画协会、读书会、合唱团,通过资源联用、活动联办、矛盾联调的模式,传承优秀文化,弘扬“铁路精神”,以文化认同促进邻里和睦,减少矛盾发生,推动老旧小区共建共治,蝶变“温馨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