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执源治理、破解执行难题,攀枝花市仁和区法院以“立审执一体化”改革为牵引,构建全流程闭环治理体系,推动执行案件“源头减量、质效提升、群众满意”。通过立审执一体化改革,该院实现了执行案件收案量同比下降12.31%,首执案件实际执结率提升8.2%,形成“源头防控有力、审执衔接顺畅、社会协同高效”的执源治理新格局。
强化源头预防,夯实执源治理根基
建立“风险预警+保全引导”立案机制。在立案阶段嵌入执源治理环节,向当事人发放《执行风险告知书》,明确财产保全、证据固定等要求。设立保全引导专员,对涉财产案件提供“保全建议清单”,引导当事人及时申请保全。2024年度,通过保全措施提前控制涉案财产超1.2亿元,降低了执行阶段财产转移风险。
推行“诉前调解+司法确认”解纷模式。联合司法局、行业协会等设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对家事、劳务、小额债务等纠纷优先分流至调解程序,调解成功后通过“司法确认绿色通道”赋予强制执行力,减少诉讼案件增量。2024年度,诉前调解成功案件自动履行率达82%,减少潜在执行案件200余件。
实施“自动履行正向激励”制度。对调解或裁判后主动履行的当事人,发放《自动履行证明书》,纳入信用“红名单”,在银行贷款、行政审批等领域给予政策倾斜。2024年度,共已为36家企业提供信用修复支持,激励当事人主动履行债务1800余万元。
深化审执衔接,提升生效裁判可执行性
构建“判执双向反馈”机制。建立审判法官与执行法官联席会议制度,针对执行中发现的裁判文书表述模糊、履行标准不明确等问题,提出前端改进建议23条,推动裁判文书增设“履行条款指引”,明确履行方式、期限及法律后果。
创新“督促履行前置化”举措。在案件宣判时同步发放《自动履行督促告知书》,对涉民生、涉企案件实行“一案一督促”,通过短信提醒、法官约谈等方式督促履行。2024年度民事案件自动履行率同比上升11.8%。
探索“执行通知嵌入审判”改革。在裁判文书末尾增设《执行通知预告知》条款,载明执行程序启动条件、拒执法律后果等内容,减少执行阶段送达程序。试点案件平均执行周期缩短18天,当事人程序知晓率达100%。
创新联动机制,凝聚综合治理合力
打造“立审执数据共享平台”。打通立案、审判、执行系统数据壁垒,对涉众型案件、敏感性案件实行“红黄蓝”三色预警,建立“立案筛查—审判跟踪—执行联动”闭环管理机制,2024年度提前介入化解群体性纠纷15起。
构建“联合信用惩戒”体系。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建立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平台,限制高消费、政府采购、招投标等事项,发布失信名单207人次,促使89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到位金额389.8万元。
推行“执前和解+”多元化解模式。引入律师、公证、行业协会等第三方力量参与执前和解,运用“法律评估+风险告知+和解方案”三步工作法,促成318件案件在强制执行前达成和解,到位金额4397.48万元,节约司法资源30%以上,执行信访量下降26%。
(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