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刘文慧
“2018年,成都市启动打造‘医美之都’战略,随着医疗美容行业的迅猛发展,成都的市场份额已超全国四分之一。为规范医疗美容行业,我省先后出台了《四川省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方案》等规定,但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力度不够、机构良莠不齐等问题,仍频频损害消费者权益。”2月23日,正值2023年成都市两会期间,成都市人大代表、民进成都市委常委、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副主任李大福带来了《加强成都市医疗美容行业监管》的建议。
李大福注意到,医疗美容机构在申请设置时普遍采用某门诊部、某诊所等命名,而一些仅能从事生活美容的机构常利用准入审核把关不严的漏洞,模仿上述医疗美容机构的名称进行超范围营业,误导消费者。此外,在营业过程中,医疗美容机构常以虚假广告夸大疗效、博人眼球,提供价格不透明的诊疗服务,使用来源不明、质量低劣的药物和器械。迅速膨胀的医疗美容市场甚至催生了非法整形速成班,令大量不具备合法行医资格的“黑医生”坐堂问诊。
如何进一步加强成都市医疗美容行业监管?李大福认为关键在于把好以下五个“关口”。
首先要把好“准入关”,即严格审核医疗美容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的资质,确保其在执业范围内依法依规提供医疗美容服务。
其次是要把好“价格关”,即对违法违规或未经审查的医疗美容广告进行严肃查处,加强对医疗美容网络信息的监测,明确规定医疗美容机构的服务和收费价格应向主管部门备案,并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公示,让消费者明白消费、透明消费。
三是把好“产品关”,即对医疗美容行业涉及的药品、医疗器械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严禁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四是把好“人才关”,即构建奖励、扶持医疗美容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培养体系,形成人才聚集效应。
五是把好“监管关”,即构建多部门联合的综合执法监督机制,在提高监督质效的同时避免多部门重复监管,减少对监管对象正常合规经营的影响。
“切实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还需要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出台医疗美容行业职业道德纪律、规范、行业标准等,依托行业自律来规范行业健康发展。同时,医疗美容行业相关立法也应尽早提上日程,多措并举才能助推医美产业高质量发展。”李大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