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派出所守护着成都“绿心”

  
2022-10-16 11:44:42
     

四川法治报-法治新闻客户端记者周夕又

龙泉山脉,是成都“一山连接两翼”的中心,既是绿水青山所在,也是公园城市与未来之城的发端,坐落在山下的丹景派出所,就是这方山与水的守护者。在成都,从城市喧嚣,到山林听鸟,仅需一步之遥,而这其中沉淀的警务工作,却是逶迤绵长,正如成都东部新区公安分局丹景派出所所长汪钟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桥,能连接山与水,我们丹景的枫桥精神,时刻连接着城市与绿心的平安!


丹景派出所紧密结合辖区山川人文、民情社情警情,结合辖区“城市之眼”丹景台、马鞍山观景台、福兴寺、长岛洲际酒店等景点地标,针对辖区景点企业集中、游客不断增多的辖区特点,经过积极探索考量,体现“一所一品”的旅游警务应运而生。进景区建立联勤机制、落实常态联合巡控,“警景联勤”由此衍生;进企业开展反诈宣传、安防技能演练,“警企联动”一拍即合;进校园开展法制宣传、护校岗活动,“警校联防”相得益彰;进村社开展交通警示教育、普及禁毒知识,“警民联系”日益密切……丹景派出所一系列工作举措和主动靠前的工作劲头,形成了辖区平安建设工作新格局。

近年来,每逢周末、节假日,来丹景台景区的游客成倍增加,景区前山、后山的一些当地村民自家门前屋后停满了游客的小车,村民与游客经常因为一、二十元的停车费发生争执而报警,村民骑摩托车走村道引游客到景区造成交通拥堵、进退两难而电话求助的现象时常出现。同时,周末自驾来三岔湖钓鱼、来景区农家乐玩耍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游客湖边停车碾坏村民庄稼、游客驾车与村民发生口角、游客之间停车发生擦挂、游客在景区非法放飞无人机等情况时有发生。

针对景区这些警情特点,丹景派出所立足实际,努力构建“多元共治”的旅游警务特色品牌。一方面,丹景派出所结合景区治安特点,实行流动警务模式,把丹景台、马鞍山、长岛洲际酒店等景区、酒店以及主要道路作为民警的主战场,以巡逻防控为依托,在景区人流密集区域常态化巡逻,维护景区秩序。另一方面,发挥“一警多能”作用,民辅警既是治安防范的管理员,也是疏堵保畅的交通员,还是便民利民的服务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法律法规的宣传员。同时,充分发挥景区保安、医务、救援队的作用,采取灵活的联防模式,竭尽所能做好景区治安防控工作。通过这一系列主动靠前的工作,景区纠纷求助警情同比下降30%。

受理游客报警讲“态度”,解决游客求助讲“速度”,调解游客纠纷讲“满意度”。这是丹景派出所对全所民辅警的工作要求,如今已在全所民辅警中形成共识,并逐渐成为丹景派出所旅游警务“三讲三度”工作法。今年以来,丹景派出所充分挖掘旅游警务内涵,引入“丹景卫士”元素,将警务工作延伸到景区和游客身边,为游客提供治安救助、证照查询、信息咨询等“面对面”“零距离”的便民服务,帮助游客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善于从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小事”办起,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一点一滴做起,提升成都东部新区公安旅游警务新形象。

“丹景台景区后山有游客求助,请速往协助。”2022年3月12日晚,丹景派出所值班民辅警经过大量的搜寻,这才将因“徒步”而迷路的一家三口巡回,当民辅警驱车将群众安全送达地铁口,三人激动得连声致谢。这样的警情,派出所每月都要处置十余起。

民警就是导游,管理就是服务,执勤就是守护,警务也是风景。这些暖心的小故事,只是丹景派出所民辅警旅游警务日常工作中的一些缩影。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预防走在出事前。这是丹景派出所践行主动警务,建立“警景联勤”“警企联动”“警校联防”“警民联系”工作机制的生动概括和初步成效。近三年来,派出所调处社会矛盾纠纷1100余件,成功率100%;解决群众求助和急难问题800余个,打击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70余名,为群众挽回经济财产损失20余万元,收到群众送来的锦旗12面、感谢信5封,群众满意率100%。

编辑:夏修露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