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星缘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郭建民
“爸爸!是爸爸!呜呜……爸爸抱抱!”自贡市公安局监管中心大门外,五岁的小女孩一边哭喊着爸爸,一边跌跌撞撞地飞奔向他的爸爸。一道黑色的铁栅栏门却横亘在了他们之间,在门的那头,是自贡市拘留所民警老牛。看着眼前这一幕,身穿警服的“老牛”早已泪流满面。
高墙铁网下的“战疫老黄牛”
“老牛”上一次见到儿子是37天前,那天他接到领导的电话通知,从2020年2月2日开始,全国监管民警执行ABC三班全封闭轮值勤务模式,他需先去警训基地集中隔离20天,再到单位执勤20天,结束后休息20天,然后一直轮回,每60天就有40天不能回家与家人相守的漫长周期。“老牛”没有丝毫犹豫:“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阻击战,比所有人想象的都更艰难。因分组值守,在岗警力只有正常模式的三分之一,再加上防疫工作的特殊要求,一人身兼数岗、工作强度翻三倍,成了每位监管民警的常态,但再难的工作也必须要干!“老牛”卯足了劲儿,时间不够就多加班,不熟悉的各种岗位业务就多学,管理教育、监控巡视、内勤、后勤保障、前台接待,他硬生生的把自己掰成了五个人来用!
高强度的工作使“老牛”的身体亮起了红灯,身体的一阵剧痛使老牛倒在了办公桌前,他的胆结石症又急性发作了。领导同事都力劝他出所接受手术治疗,他深知每减员一人对重负之下的战友们来说都是一次雪上加霜,疫情之下怎能轻言撤退!这是他作为共产党员的尊严和自觉,于是他吃了止痛药又继续坚守在工作岗位直至封闭管理模式结束。
谁也没有想到这场监所疫情防控战如此漫长。但192天的坚守,换来了监所零感染的成绩,这就值了!他走到会议室,面向党旗庄严敬礼。
开创新局的“攻坚拓荒牛”
七年前老牛来到刚成立运行的自贡市拘留所,此时的拘留所就像一片荒脊的土地,人手不够、经验不足、缺乏既定的规范管理,每一个问题都是难题。他径直走向会议室,在空无一物的白墙上挂起了一面党旗。
一天早上,一阵女人的号啕哭声响彻拘留所,这是老牛见到过第一个“赖着不走”的被拘人。小香是缅甸人,因违反出入境管理被拘留审查60天,这是老牛遇到的在所里呆得最久的被拘人。小香入所的第一天老牛就找到她谈话,起初她什么不愿意说,在老牛每天的关心教导下终于打开了心扉:小香十多年前从缅甸嫁到了自贡,出生以来就是黑户。说着说着她哭了起来,即将被遣送回缅甸的恐惧充斥着她的心。而在所的60天却让她感到了家的温暖。老牛在她生日那天给她煮长寿面,知道她条件困难就找了老婆的旧衣给她,小香离开那天手上的红包里面,是他为小香筹集的一千元善款,希望她回到缅甸开始新的生活。
特殊学校里的“园丁孺子牛”
进入警营前,老牛曾经在学校里当过老师,来到拘留所这所特殊的学校,他用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拘留所是一所特殊的学校,被拘留人员也是人,只不过是一些犯了错的人,跟犯了错的学生一样。虽然拘留所的任务是配合办案单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但是帮助被拘留人改过自新才是拘留所存在的意义,而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当好这所特殊学校的园丁孺子牛。”
这些年来老牛感化了不少违法人员,化解了不少矛盾纠纷,最高的司法拘留调解金额高达100万,但最让他难忘的却是一个金额4200元的“小纠纷”。对老牛来说,无论金额大小,群众的事都是大事。他积极跟法院联系之后,当他发现被拖欠工资的当事人小张是聋哑人后,他着急了。老牛说:小张说不出口的委屈,由我替他说,小张听不到的道歉,由我来行动!他反复跟法院、双方家属沟通,对被拘人进行普法教育、生活上照顾、真情感化,终于唤醒了钟某的改过决心。双方达成调解,钟某付给小张4200元。老牛说:其实每次调解,既是让当事双方和解的过程,也是让他们找回心中的正义、善良、光明的过程。
有人问老牛,监管的工作日复一日,你就不觉得枯燥吗?老牛目光坚毅的说道:“平凡的小事,也得有人做!我爱这藏蓝的警服,我爱这闪亮的警徽!”
“老牛”只是一个代号,他代表了自贡市拘留所的老罗、老张、老李、老田、小凤、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