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泸州市纳溪区委政法委持续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创新实施的“慧眼工程”得到中央、省、市领导充分肯定,已在全国推广,“慧眼工程”建设模式写入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决定》。2014年至2019年连续六年,泸州市纳溪区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区,平安建设满意度测评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前茅,2017年、2018年被评为全省维稳工作先进县区。政法委机关先后荣获“四川省政法系统先进集体”、“泸州市社会基层治理先进集体”,区委防邪办荣获“四川省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先进集体”,政法委基层平安综合治理指导办公室被市委、市政府记集体二等功。
平安建设无小事 机制建设增动力
纳溪区在全省率先成立区级层面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平安建设协调机制,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科技支撑的建设体系。
“在探索机制建设上,镇街各有特色,东升街道九川村把党员、乡贤、五老作为治理骨干力量,抓牢能人治村。”据纳溪区综治中心负责人王国辉介绍,永宁街道依托护国战争红色资源,探索“红护家园”小区治理新模式,重点整治三无院落、背街小巷,实现条块资源在街巷融合凝聚,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群防群治、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在全省先行先试“六无”平安村(社区)创建,经验在全省综治及多元化解工作培训会上进行交流,已有151个村(社区)获省、市、区政府命名表扬,占全区村(社区)总数的96.2%,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一直保持全省前列。
以党建引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创新涉乱风险点查找机制,查找风险点173个,制定整改措施218条,挂牌整治乱象乱点5个。刑事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连续7年未发生“民转刑”案件。强化涉稳源头防范,坚持“一事一评、应评尽评”,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138件;落实维稳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矛盾纠纷排查会商、社会治安形势研判、社会舆情收集引导等长效机制,排查各类不稳定因素188件,化解176件,化解率93.6%。
防控网络全覆盖,“慧眼工程”显威力
纳溪区创新实施“慧眼工程”,鼓励引导广大农村群众在房前屋后、家庭农场、产业基地等区域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截至目前,全区完成慧眼工程18393户,安装探头21762个。雪亮工程建成点位804个、图像944路,雪亮工程监控入户8080户,手机APP安装4560个,整合天网、楼宇卫士、校园卫士等视频资源8000路。2019年年7月18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在省委书记彭清华陪同下莅临纳溪调研指导时,对这项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法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在全国推广。2019年12月,“慧眼”工程建设经验材料入选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参阅资料,建设模式写入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决定》。在“人人都是监控员”背景下,全区群防群治能力明显提升,农村刑事发案数同比下降10.5%,其中盗窃案件下降15.1%。
特别是在防控新冠肺炎的阻击战中,“慧眼工程”大显身手,及时发现外来人员和车辆、人群聚集、坝坝宴举办等异常情形,基层干部通过电话通知、当家人微信群告之等线上线下结合方式,第一时间予以劝离劝散,切实降低感染风险。截止目前,全区通过“慧眼工程”发现人员聚集、坝坝宴等异常情况22起,劝离劝散群众1000余人,引导丧事新办5起,助力全区实现新冠肺炎“无确诊病例”的佳绩。
矛盾化解新机制“4311”聚合力
为传承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纳溪区政法委主导下健全完善“4311”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实行村居民小组(网格)、村(社区)、镇(街道)、区4级分级调处制度,落实每件矛盾纠纷逐级化解至少3次的硬性要求,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归口调处制度;创新探索“乡理乡清”“理上网来”的调解新模式,推动“枫桥经验”从乡村治理向城镇社区治理延伸,由社会治安向各个领域扩展,让大量纠纷通过前端防控消化在萌芽状态。
东升街道九川村利益性矛盾、土地矛盾等比较突出,曾一度影响干群矛盾。今年3月,纳溪区率先在九川村试点“乡理乡清”工作法,遴选李克群等三名乡贤参与矛盾纠纷劝解,先后完成“乡理乡清”办公场地建设,同时完善人员安排和经费保障等相关工作。
“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调解人员;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工作。‘乡理乡清’让我们抓矛盾纠纷化解时更加理直气壮。”东升街道九川村乡贤李克群认为,有平台、有机制、有保障、有考核,“乡理乡清”为基层增添了化解矛盾纠纷的新动力。
泸州市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