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阖:耕耘地方立法实践 初心守护法治四川

  
2021-02-03 09:58:44
     

​“四川十大法治人物”杨阖
  
耕耘地方立法实践 初心守护法治四川

 

杨阖获评2020年度“四川十大法治人物” 受访者供图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刘文慧
  
  【人物小档】
  
  杨阖,1975年出生,巴中人,先后担任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备案审查处处长、省人大法制委办公室主任(同时承担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办公室主任职责)。多年来,他参与制定了10余部省级地方性法规,审查了1800余件规范性文件。
  
  作为一名地方立法工作者,杨阖的名字并不被大众熟知,但他参与起草的《四川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四川省工伤保险条例》《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四川省中医药条例》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法规、规章,却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
  
  2020年12月23日,记者走进杨阖办公室,堆积成山的文件首先映入眼帘。伏案工作的杨阖抬起头来,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随便坐吧,我的办公室比较乱。”年过不惑的杨阖肤色微黑,方正的脸庞上架着一副框架眼镜,面对镜头有些拘谨,说起话来声调平和。12月,金黄的银杏叶已经铺满省人大常委会的绿色草地。办公室里,杨阖没来得及欣赏窗外的风景,下个月就要召开省两会了,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启动,杨阖的工作计划表又增加了不少待办事项……
  
  依法防疫的“幕后推手”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成为杨阖这一年最难忘的事。2020年,他参与起草的《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继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之后第八个省级人大出台的疫情防控决定,有效促进了全省疫情防控、社会治理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行。
  
  时间回到2020年2月。彼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处在最紧张的时刻。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杨阖每天都关注着全国疫情动态。作为一名立法工作者,他敏锐地捕捉到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法律问题:以防疫的名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防疫人员、医护人员权益无保障;个人隐私泄露……“我觉得不久后一定会有和防疫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虽然还在春节假期,杨阖和同事们已经在工作群里开始了交流。如其所料,假期结束他就接到了尽快起草《决定》的任务。
  
  两天时间要完成草案起草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作为一部疫情防控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说是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我们必须考虑周全。”时隔数月,杨阖对起草工作的细节依然记忆犹新,“我们小组8个人,利用周末加班加点完成了《决定》的起草和修改工作。就连2月10日审议《决定》的省人大常委会,也是根据紧急情况特别加开的一次会议。”杨阖回忆,为了确保《决定》能够顺利出台,起草小组一边积极听取省内各部门的建议,一边向省外学习经验,先后进行了大大小小10余次修改。
  
  “疫情期间反映出来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下一步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比如野生动物保护、动物防疫、生物安全等配套法规的调研工作。”虽然《决定》在及时性、针对性和社会反响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杨阖并不满足于此,“在疫情期间还应该加强对公民个人权益的保护力度,特别是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前段时间,成都确诊女孩的个人信息遭到了泄露,这种情形不应当出现,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筹备关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计划。”
  
  双城协同立法的联络员
  
  2020 年,川渝两地又有“新动作”,那就是唱好成渝“双城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法治环境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杨阖看来,要想唱好成渝“双城记”,就要先唱好协同立法这幕大戏。如何通过协同立法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有力法律保障,作为协同立法工作联络员,杨阖感触颇多。
  
  “协同立法工作联络员要负责两地人大立法部门的协调沟通事宜,积极参与协同立法调研,完成协同立法项目的具体起草工作。”杨阖告诉记者,从2020年4月开始,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就确立了省人大法制委和常委会法工委作为与重庆开展协同立法的具体工作联络部门。
  
  “立法重在调研。两地人大常委会决定开展协同立法后,我多次跟随省人大常委会去往重庆学习和调研。其间,我们还专程到西南政法大学同相关专家学者进行座谈,专家们对两地开展协同立法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杨阖介绍。2020年7月下旬,杨阖参与起草的《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合作协议》正式签订。2020年12月底,由他牵头起草的《川渝人大法制工作机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协同立法工作办法》正式出台。
  
  谈及2021年即将落地开花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立法项目,杨阖表示:“目前最受关注的是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这是川渝两地开展的第一个协同立法项目。目前,四川省这边的一审、二审工作已经完成,顺利的话,预计2021年3月将会和重庆同时提请三审。我们希望通过条例进一步加深川渝合作,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务。”在该条例的二审稿中,记者看到,除了要推进政务服务标准统一、跨省通办、监管联合、数据共享、证照互认,川渝两地日后还将完善执法联动和司法协作机制,实现违法线索互联、处理结果互认,加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协作。
  
  据了解,今年两地人大还将在铁路安全管理和嘉陵江流域保护方面开展立法协同。“铁路安全协同管理也是比较值得关注的点。铁路运输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交通支柱,但许多老铁路过于靠近居民生活区,安全管理存在较多隐患。”杨阖说,环境保护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立法的重点,目前两地已经启动了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立法工作。
  
  地方立法实践的耕耘者
  
  2021年1月1日,新年钟声敲响,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开始施行。对于杨阖这样的立法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民法典将给地方立法工作带来新指引、新方向。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随后,省人大常委会对与民法典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进行了专项清理。
  
  “此次,我省一共清理了12部与民法典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杨阖着重向记者介绍了《四川省物业管理条例》和《四川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在他看来,物业管理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像物业服务合同之类的规定,都会根据民法典的相关篇目进行修改,切实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
  
  刑法修正案(十一)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这次修正除了将法定最低刑责年龄由14周岁下调至12周岁,还加大了对性侵未成年人、制售劣药等犯罪的打击力度。“针对这次调整,我们也会在今年启动《四川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调研工作,完善条例中关于监护制度、网络保护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的规定。”杨阖告诉记者。
  
  在担任法工委办公室主任前,杨阖当了近6年备案审查处处长。说起地方立法工作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杨阖用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多”。“法规、文件数量多,难点也多。”杨阖说。
  
  参与地方立法工作以来,杨阖参与调研、起草、修改的省级地方性法规足有10余部,涵盖了金融监督、环境保护、工伤保险、中医药管理等多个领域,仅《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一项就有足足1万余字。
  
  在2013年到2018年的5年时间里,杨阖参与审查的省委、省人大、省政府规范性文件达到1800余件,每一件都需要字斟句酌地进行审查,这无疑是一项庞大而繁杂的任务。在这个庞大的数字背后,是一颗细致谨慎、踏实专业的法治初心。从文秘岗位到备案审查处处长,再到法制委办公室主任,职位不断变化,但那颗“做好工作立好法”的初心,杨阖从未变过。
  
  “平均来看,省人大每年需要修订、制定约20件省级地方性法规,2020年审议了21件。”杨阖告诉记者,“目前,我省2021年立法工作正在准备中,数量会突破30件,重点放在环境保护、乡村振兴、交通安全、营商环境等方面。”虽然接触的法律法规多,但杨阖认为法律并不一定是多多益善,“为立法而立法并不可取。作为立法者,我觉得不能把立法当成一项工作指标,而要从社会需求出发,解决实际问题。”
  
  2020年12月,杨阖获评2020年度“四川十大法治人物”。提起获奖感想,杨阖谦虚平和:“我省有很多兢兢业业的法制事务部门工作人员,也有很多优秀的律师和法学专家,他们都为我省的法治建设工作作出了贡献。我能得这个奖,是大家对广大立法工作者的认可,我很荣幸能成为他们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