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全面开启春耕生产纠纷调处“绿色通道”

  
2024-03-13 09:58:47
     

  梓潼,因“东依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西北倚剑门天险,西南铺天府锦绣,被誉为古蜀道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年以来,梓潼县将“及时妥善化解矛盾纠纷、保障春耕生产有序推进”作为最大的政治、作为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抓手,坚持做到事前重防范、事中重调处、事后重回访,以源头防范、隐患排查、定纷止争、助推发展“四大举措”全面开启春耕生产矛盾纠纷调处“绿色通道”,实现了以“一域安”助推“全县稳”的目标任务。1-2月,全县发生矛盾纠纷594件,同比下降33%,调处成功587件,同比上升3.2%,未发生因春耕生产引发进京、到省、去市上访,未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成功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
  
  筑牢源头“防火墙”。坚持实战化推进,防范手段“由虚变实”。县级相关部门组建16支宣传“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大力开展平安建设、道路交通安全、农机使用安全、种养科普知识、惠农政策宣传。各镇(乡)开展春耕生产专题宣传活动122次,累计发放各类宣传单和布袋、围裙等宣传资料、文创用品55000余份。宏仁镇积极抚慰“三农”领域负面情绪,着力维护社会秩序。全镇梳理掌握涉春耕生产的预警信息2条,针对农业领域6项政策、2个项目规范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开展安全生产“迎春耕·保安全”集中整治行动专项安全检查,动态研判意识形态领域风险5次,制定针对性工作举措3条。
  
  织密排查“局域网”。坚持网格化管理,排查单元“由大变小”。全县建立县、镇(乡)两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17个,划分网格249个,设置中心户2460个,配备专职网格员75名、专职人民调解员4名、兼职网格员174名、兼职人民调解员7名,任命中心户长2460人;建立“村(社区)一天一排查、镇(乡)一周一排查、有关部门一月一排查、县每月研判、季度会商”工作制度,全面摸排、收集春耕期间各类苗头性、趋向性、行动性信息、纠纷49件并全部成功化解。黎雅镇全域推行春耕期间矛盾纠纷排查“户长”制,126名“户长”既要在日常巡查走访中发现苗头性问题、开展政策宣讲,也要及时化解一般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及时上报信息;同时落实相关村(社区)18名党员、18名群众为动态监督员,发现涉稳苗头,及时调处上报。
  
  建强灭火“消防队”。坚持专业化建设,工作力量“由弱变强”。健全完善县、乡、村、组四级调解网络,建立各级人民调解组织205个,设立驻派出所调解室9个、驻法院调解室1个、信访纠纷调委会1个,建立健全交通、医患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8个,吸纳156人进入九大类调解专家库。采用专业力量+“调解能手”+“法律明白人”参与春耕期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各镇(乡)积极完善春耕期间矛盾纠纷调解等级管理和分级响应机制,发动各类群防群治力量主动参与春耕生产矛盾纠纷。许州镇调解员冯文先建立“老冯调解室”,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更经济、更优质的解纷服务。宝石乡充分发挥网格员、老党员、平安志愿者等密切贴近群众的优势,先后6次深入许兴保家中就白马水库用水放水问题的处理情况征求意见,有效保障了群众春耕用水问题,避免了矛盾纠纷激化。
  
  打好调处“总体战”。坚持联动化调处,纠纷化解“由难变易”。政法、信访、农业、市场监管、应急、交通等部门和各镇(乡)紧紧围绕影响春耕生产的突出问题、疑难问题,做到矛盾纠纷发现一个、登记一个、解决一个,建立健全“1+3+N”(1核党建统领+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N个部门合力)工作机制,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箭齐发”。黎雅镇与接壤的游仙区仙鹤镇、江油市战旗镇在春耕期间,联合构建矛盾纠纷调处边界协调联动机制;宝石乡在综治中心创新建立“司法为民党支部”,针对矛盾纠纷主动“巡诊”、固定“坐诊”、上门“出诊”、专家“会诊”、远程“网诊”;双板镇全面统筹党员干部、网格员、调解员力量,针对春耕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的道路交通、用水用电、农资质量、边界纷争等纠纷,采取进院落、进田间地头的方式,向村民零距离了解、收集各类信息30余条,解决了两项改革后村委管理半径增大、村干部数量减少、化解矛盾不及时的问题。
  
  (冯超位 王亮元 罗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