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意涵 吴薪莹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吴显云
3月8日,记者从乐至县人民法院获悉,近年来,该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小镇法官”工作室,将法治力量下沉群众身边,将治理工作贯穿纠纷全周期,最大程度发挥法治力量,让老百姓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化解在小。
驻点办公,上门服务听百姓声音。春节假期刚结束,东山镇小镇法官早早到达驻点办公地点,为群众答疑解惑。当天,大茅坪村农民工试探性的询问:“如今已是初九,法院能不能在大年十五之前,解决我们23名农民工与李某欠薪21万余元纠纷问题,让我们能够安心外出打工?”小镇法官以拉家常的方式详细了解案件情况,依据法律规定分析,若直接按照常规起诉审理程序,要向安岳县人民法院提出诉讼并进行审理,大年十五之前肯定无法外出,这让农民工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两地携手,足不出户助百姓解忧。为了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了让当事人更直观感受便捷的司法服务,为了让矛盾纠纷从源头就地实质化解,东山镇小镇法官主动延伸司法服务触角,联动乐至法院立案庭、安岳法院立案庭,将调解场地延伸于东山镇政府会议室,让农民工“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化解矛盾纠纷。
多方联调,齐心协力护农民工“安薪”出行。调解当日,小镇法官还主动邀请了东山镇司法服务所所长、大茅坪村村委会书记到调解现场,分别采取背对背、面对面的方式,疏导当事人的对抗情绪,最终历时5个小时,23名农民工逐一与李某达成和解协议,并进行司法确认。
农民工朋友们喜笑颜开的和工作人员们合影留念,并表示感谢:“其实我们也了解一点儿法律程序,本来我们打算大年十五就出去的,没想到你们居然只用了5天,真的赶到大年十五之前解决了我们的难题,感谢你们,你们是真正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的好法官!为你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