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吴显云)11月9日,记者从资阳市雁江区司法局获悉,近年来,雁江区社区矫正管理局着力下好“三步棋”,全力保障社区矫正安全稳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雁江区社区矫正网格化管理座谈会
下好“先手棋”,整合“圈内+圈外”增合力。健全完善以党政主导、司法牵头、部门写作、社会参与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在充分发挥司法助理员“圈内正规军”的作用的基础上,整合全区500名基层网格员力量,实施社区矫正对象网格化管理,形成了“司法所管理+村(社区)干部帮扶+网格员日常监督”三级管理链条,实现了社区矫正监管“零距离”。
▲组织社区矫正对象集中学习
下好“关键棋”,实施“线下+线上”筑防线。紧紧围绕“零脱零漏管、预防和减少再犯罪”这一目标,“线下”严格执行“七个一”工作法,全面落实定位签到、情况报告、学习教育、公益活动、表现考核、日常走访等工作要求,建立巡查监督机制,发现并解决问题216个;线上通过定位签到检查、大数据排查、点验抽查、轨迹核查,密织监管围栏,确保监管无死角,稳步推动了社区矫正从“管得住”向“管得好”转变,自2012年社区矫正工作实施以来,管控的4831人社区矫正对象实现了“零脱管”。
下好“制胜棋”,狠抓“关键人+关键点”严管控。强化重点人群管控,扎实开展心理辅导354人次、组织集中病情复查21人次、基地警示教育98人次,增强社区矫正整体实效;强化重要风险点管控,落实重大活动和节假日期间“八个一”工作机制,开展矫正对象矛盾纠纷、涉访、涉诉、涉黑、涉恶、涉毒、涉邪等每月排查,有效化解问题苗头16个。
另悉:
资阳市雁江区司法局,推动社区矫正从“管”到“治”。该局始终坚持聚焦主责主业,以社区矫正对象目标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为切入点,充分挖掘本地资源,探索完善符合雁江特色的教育矫正模式,建设社区矫正警示教育基地2个、培训就业基地4个、公益活动基地17个,推动了社区矫正从“管”到“治”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坚持目标导向,建设“沉浸式”警示教育基地。聚焦法治意识提升这一目标,围绕重点社区矫正对象,联合雁江区检察院、崇州监狱建立重点警示教育基地2个,通过“沉浸式”感受监所生活等方式,组织开展未成年矫正对象警示教育93人次,违反监管规定矫正对象警示教育5人,起到震慑、警醒、启示、教化的作用。
坚持需求导向,建设“定向式”培训就业基地。协调人社局落实就业帮扶措施,建立培训就业基地4个,从2023年10月正式挂牌以来共为有就业需求的18名社区矫正对象对接就业单位,并根据岗位需求“定向式”提供纺织、家政、中式烹饪等实用性劳动技能培训,现全区社区矫正对象就业率达95%以上,着力提高社区矫正对象就业创业能力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减少重新犯罪率。
坚持效果导向,建设“体验式”公益活动基地。在全区6个敬老院、11个社区建立公益活动基地,组织矫正对象帮助老人打扫内务、清扫社区街道、指挥道路交通等公益活动,体验“志愿者”,培养社会责任感,实现由“被动改造”转化为“主动奉献”。今年以来,共开展集中公益活动21场次,参与社区矫正对象233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