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建设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阆中生态环境保护纪实

  
2023-10-27 20:30:45
     

  人世间什么是最可宝贵的?不用猜,直接的答案是:空气、水、土地、森林。这些要素组成了大自然。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由于空气、水、土地、森林等最廉价,有的个人或经营主体便不择手段地掠夺式侵占,比如前几年震惊国人的祁连山事件、秦岭别墅群事件等,大自然遭到严重破坏,人与自然不能得到和谐共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阆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建为引领,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政治站位,在党组织会议和党日活动及业务工作中,自觉践行“四个意识”,坚持“两个维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常态化开展“林长制”“田长制”联合巡查,保障生态修复,强化森林病虫防治,落实落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各项举措,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阆中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流域面积达65839公顷的构溪河国家湿地公园,有野生动物129种,有野生植物461种,为川北地区最集中、保护最好的野生植被区。境内除构溪河外,还有碧波荡漾的嘉陵江、东河、西河、白溪濠、杨家河等众多河流。二龙、老观、千佛一带,山峦重叠,森林郁郁,云雾升腾,仙境一般。
  
  面对祖先留给我们的优越的自然环境,阆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编制并实施了《阆中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常态开展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巡查、排查,并建立问题台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开展矿山生态修复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督促企业编制年度生态修复报告和“一矿一策”生态修复排查问题整改方案。督促制砖企业加强脱硫塔、雾疱机等设备的检查检修,确保运行正常。加大无证开采、越界开采、不按开发利用方案开采行为的打击查处力度。积极建设城市滨江环线15公里生态廊道,推进实施东河、西河、构溪河、白溪濠等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栽植湿地植物 2700余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植被6000余亩,营造生态林3000余亩。严守保护耕地红线,将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地上图,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制定用于粮食生产,确保“良田粮用”;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一般耕地主要用于杂粮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在不破坏耕地耕作层且不造成耕地地类改变的前提下,可适度种植其他农作物;全面实行耕地年度“进出平衡”。
  
  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态环境保护举措,阆中的天更蓝、水更碧、空气更清新,为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打造提供了优美的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长久生存的必要条件。“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牧童短笛、鸟语花香、鱼翔浅底……每当脑海里浮现出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画面,顿觉神清气爽。所以说,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安全,功在当代,利泽千秋。
  
  文春梅  侯波  涂斌(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