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江岸边的法治宣传栏熠熠生辉,邓小平故居旁的红色普法课堂座无虚席;乡村“小喇叭”里的方言法治播报声声入耳,天星湖宪法公园的宣誓墙前身影肃穆……“八五”普法开展以来,广安市广安区深耕“高位统筹、精准滴灌、创新传播、普治融合”主线,让法治精神在红色土地落地生根,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五年间,广安区普法答卷亮点纷呈:作为全省首批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经验获全省推广;多个社区获评全国、全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多项法治“三微”作品斩获国家级、省级奖项。

建机制强队伍 筑牢普法“压舱石”
“每次会前学法都有新收获,法治思维就是这样慢慢养成的。”一名乡镇干部的感慨,道出了广安区抓“关键少数”的成效。该区制定涵盖5部首要任务、56部党内法规、97部法律法规的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广安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开展会前学法105次,6822名国家工作人员全员参与年度学法考试,140余人次参加宪法宣誓,让法治信仰深植人心。
普法有实效,队伍是关键。广安区组建35人专业普法讲师团,开展“菜单式”宣讲420余场;培育1508名“法律明白人”,整合568名青年志愿者、44支社区法律志愿服务队,构建“讲师团+法律明白人+志愿者”三级普法体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普法网络。

在校园,88名法治副校长全覆盖56所中小学,中石油青少年模拟法庭等实践基地常态化开展“模拟法庭”“法治竞赛”等活动400余场次,覆盖师生2万人。在乡村,“1名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专项行动深入推进,790余场“田间普法会”聚焦土地流转、宅基地纠纷等热点。“法治体检”成为护航发展的“防护盾”,该区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主题活动390场次,走访企业334家,解决实际问题16个,为企业避免损失12.35万元,让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此外,广安区积极培育“法小安”卡通普法IP,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广安区建成天星湖宪法公园、邓小平故居红色法治现场教学点等14个综合性法治教育基地,打造6个青少年法治警示教育基地和13个法治文化小区。

深化普治融合 法治红利直达民心
五年来,广安区依托三级矛盾纠纷化解阵地,化解各类纠纷1.6万余件,化解率超99%,“五微治理”工作法成为小区依法治理标杆。
法律服务更暖心,广安区建成1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3个乡镇(街道)工作站、298个村(社区)工作室,实现实体平台全覆盖。五年来,该区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849件,提供法律咨询1.9万余人次,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

广安区用五年时间,以“精准”破题、以“创新”出彩、以“实效”说话,让法治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人民幸福的“保障”。面向未来,该区将继续深化普治融合,在賨州大地上续写“尚法崇德、善治广安”的新篇章!
陈伟红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雍剑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