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时被骗11000元!8岁孩子被假警察“套路”,这些反诈知识点要记牢

  
2025-11-13 11:09:26
     

汤志斌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雍剑波

“我是四川的警察,就在你的附近,如果你不配合的话,就把你爷爷的钱全部转走”,8岁小孩被吓住了,赶紧按照骗子的要求操作。

10月1日下午,8岁的小博拿着爷爷的手机玩游戏,就在这时,突然接到一个语言,对方自称是警察,称发现小博是未成年人玩游戏,如果不配合对方的话,就要把小博爷爷手机里的钱全部转走。


小博被吓住了,只得按照骗子的要求做,首先添加了一个QQ号为好友,对方在QQ里传来一个链接,小博下载、安装,并开通了屏幕共享功能。

就这样,小博眼睁睁看见骗子操作爷爷的手机,对方还不时要求小博把手机收到的验证码告诉对方。

不到一个小时,骗子便将小博爷爷手机里的11000多元转走。

等小博发现手机里的扣款短信时,才知道被上当受骗。

“套路”拆解

1.伪装权威身份施压。冒用警察名义,出示假“警官证”,利用“警察”身份制造威慑力,让孩子误以为“不配合就会被抓”。

2.捏造违法罪名恐吓。虚构“未成年人玩游戏违法”等虚假事由,抓住未成年人对“违法”“逮捕”的恐惧心理,使其失去判断力。

3.诱导使用家长手机转账。引导孩子操作家长手机,通过屏幕共享等方式进行操作,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警方提示

家长必做:筑牢家庭反诈“防火墙”

1.管好支付信息。不向孩子透露手机解锁密码、支付密码;定期查看手机账单、银行卡流水,及时发现异常交易;

2.强化反诈教育。明确告诉孩子“警察不会通过短视频平台、游戏账号等渠道办案,更不会要求转账‘洗清嫌疑’”,打破骗子假办案”的谎言;

3.关注上网动态。了解孩子常用的 APP(如快手、游戏软件等),提醒孩子不随意接陌生来电、不相信陌生 “办案” 要求,遇到可疑情况第一时间找家长沟通。   

孩子必须牢记:3个“不” 避开诈骗陷阱

1.不信“违法”说法。若有人说自己“涉嫌诈骗”“要被逮捕”,无论对方出示什么证件,都不要害怕,先告诉爸爸妈妈或老师。

2.不碰家长支付。不偷偷用家长的手机转账、消费,知道 “转账给陌生人”可能是诈骗。

3.不接陌生来电。短视频平台、游戏里的陌生视频电话、语音电话,不信,尽量不接,更不能按对方要求做事。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