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文身店岂能盯上未成年人!成都金牛检察建议推进文身短视频治理

  
2025-10-15 11:17:35
     

毛静妮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夕又

“检察官阿姨,我已经把文身洗了,我现在知道未成年人是禁止文身的,我不会再跟风了”。国庆节前,涉案未成年人涵涵(化名)特意找到帮助过她的检察官,开心地分享着她的新变化。

近年来,各类短视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迅速占据了年轻人的生活。然而,一些不法商家拍摄诱导未成年人文身的短视频,严重侵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涉案未成年人文身突显“网红”商家

2025年初,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涉未抢劫案时,发现案件中的四名未成年人(三名嫌疑人、一名被害人)均有文身。

“涉案未成年人文身不奇怪,怪就怪在这四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家文身店。”异常的“巧合”引起了承办检察官的警觉。

“我们没有商量过,也不是一起去的,是各自刷到手机上的短视频然后加老板微信找过去的。”询问之下,检察官发现这几人前去文身的理由出其一致——受短视频影响。该情况引起了检察官的高度重视,立马对该院近三年所做的47份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进行了查阅,发现12名涉案未成年人存在受短视频引诱文身的情况,并且突出了辖区内的两家“网红”文身店。

“网红”商家利用短视频吸引未成年人

该院“亮晶晶+麦田守望”未检团队随即开展调查。通过“线上检索”,发现相关“网红”文身店长期雇佣美女主播拍摄文身主题的各类引流视频,并以多个用户ID在某短视频平台进行发布。

“这些短视频除了有‘中考后来文身包接送’‘凭高考证进店免费文身’等诱导未成年人文身的话术或文案,还包含不少低俗擦边的‘软色情’内容。”检察官告诉记者。

通过线下走访,相关经营者承认,视频内容均由店内主播制作和发布,其未审查视频内容,更没有在视频上提示“未成年人禁止文身”的意识,同时对到店消费的未成年人也没有依法查验身份。

文身短视频治理 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这些‘网红’文身店已严重侵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除了让行政机关加强线下执法监督外,更要压实短视频平台公司的线上监管责任,防止不法商家利用短视频误导未成年人。”2025年8月,“亮晶晶+麦田守望”未检团队根据调查情况进行梳理,查找原因、分析对策,决定就“线下”“线上”存在的问题分别向行政主管机关、平台公司制发检察建议。

对于“线下”的违法经营,建议行政主管机关依法查处、责令商家整改;针对“线上”的违规视频,建议平台公司除了要及时删除违规帐号、清理违规内容外,还要在文身相关视频中增设风险提示,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收到检察建议后,行政主管机关派出执法人员到现场开展专项检查,对经营者的违法行为督促整改,要求其规范在网络平台上的宣传内容,严格落实身份审核义务;平台公司收则后组织技术人员对已发布内容进行检索、审查,及时封禁违规帐号6个、删除违规视频万余条,通过增设关键词提醒、优化举报流程等方式加强对视频发布者的监管,通过优化未成年人保护模式等方式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意识。

此外,金牛区检察院联合法院、教育局、公安局、司法局等单位利用法治副校长微课程、“送法进校”、“法治云课堂”等形式面向辖区中小学生开展网络安全宣传10余次,引导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提升网络自护能力,远离网络不良信息,共同筑牢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防火墙”。

编辑:谢梦吟   校对:何盈巧   审核: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