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分析经典案例,能让我们对法律文书写作有新的领悟?”近日,绵阳市三台县检察院第八期“稻花乡·青春亮”青年干警分享活动现场,刚完成第一期检察官助理示范培训班学习的青年干警肖贝,以这样一个提问开启交流。
此次分享以“优秀法律文书写作要点”为核心主题,她希望自己能成为“学习的蒲公英”,把培训中汲取的法律文书写作方法论,化作轻盈的种子在院内播撒。
播撒种子:让文书写作密码精准落地
这株“蒲公英”的播撒,蕴含三台检察院人才队伍建设的理念。该院以“稻花乡·青春亮”为载体,鼓励青年干警当好“知识的传递者”,打破“一人学、一人会”的局限,实现“以点带面激活全员学习活力”的辐射效应。
肖贝紧扣法律文书是案件事实与法律适用的书面载体这一核心,分析“陆勇妨害信用卡管理和销售假药案”时,重点拆解不起诉决定书中如何平衡“法律规定”与“社会情理”。剖析“张扣扣故意伤害案”时,从案件起因的背景到被告人主观恶性的认定,再到法律对“同态复仇”“以暴制暴”的否定性评价,展示文书如何通过层层论证增强说服力。
这次分享,既传递了肖贝在培训中所收获的知识与感悟,也解锁了优秀法律文书的写作密码。
互动生长:让文书写作痛点在交流中破解
“办理类似‘陆勇案’和‘张扣扣案’这样法律适用和舆论争议较大的案件,文书里怎么避免‘说理单薄’?”分享进入互动环节,同事们结合日常办案痛点共同探讨、拓展思路,提出借鉴这两份经典文书的“事实细节+情理分析”写作技巧,写出兼具专业性与社会价值的高质量法律文书。
正如“学习的蒲公英不是单向飘洒,而是在与大家的对话中,一起让案例经验转化为办案能力、让文书写作贴合实战需求。”这场互动没有空泛理论,却让“以文显公正、以理服人心”的意识深入干警心中。
深耕成长土壤:以文书质量彰显检察履职实效
此次分享活动更是对三台县检察院文书写作工作成效的一次深化延伸。三台县检察院聚焦“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在绵阳市检察院组织的2023-2025年度全市检察机关刑事检察优秀法律文书评选活动中,全市15份法律文书获表扬,其中三台县检察院获评3份。而此次分享活动,正是在既有成绩基础上,为全院青年干警搭建起“对标经典案例、提升文书质效”的交流平台。
一颗知识种子,催生出一份履职提升。在“稻花乡・青春亮”的书香与思想交融中,“学习的蒲公英”已在三台县检察院干警履职实践中萌芽。
(黄雅滢 蒋丽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