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游仙区创新“五字诀”普法路径法治实践焕发新活力

  
2025-09-30 12:01:04
     

自“八五”普法开展以来,绵阳市游仙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以“传、学、深、浓、触”五字诀,在法治宣传教育领域深耕细作,打造出一系列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品牌活动与阵地,让法治精神融入城乡角落、走进百姓生活。


游仙区委荣获四川省“七五”普法先进单位,游仙区代表绵阳市接受四川省“八五”普法工作评估;区司法局获评四川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工作优秀组织奖、绵阳市“谁执法谁普法”成绩突出集体、“法治文化建设”成绩突出集体;游仙区法治教育基地被命名为第四批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涪江街道干部获评全国“八五”普法表现突出先进个人。

构建多元普法队伍,让法治声音“传”遍城乡

游仙区汇聚多方力量,组建起一支支接地气、有活力的普法队伍。区级层面成立专业普法讲师团,100余名专兼职普法宣传员奔走在街头巷尾,400余人的普法志愿者队伍活跃在社区广场,800余名“法律明白人”扎根基层一线,更吸纳80余名社会力量加入,以“方言快板”“田间课堂”等“接地气”形式,将法律知识送进千家万户。

聚焦分层普法对象,让法治知识“学”得透彻

游仙区锚定不同群体法治需求,以“靶向滴灌”方式精准普法。面向国家工作人员,建立会前学纪学法课题库,累计开展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 120 余场,实现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化。


针对青少年,在43 所学校全覆盖配备法律顾问与法治副校长,开设法治课90余场,打造“校园模拟小法庭”实践平台,推动法治教育融入校园生活;覆盖城乡普遍群体,编制《法在身边》《法治进企业》《法治进寺庙》等系列普法读本,推出“游法‘漫’说”普法漫画30余期,以“案例+漫画”形式通俗释法。四川省法治之光法援故事影像展、绵阳科技城法治创新大赛,被26 家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及 156 家相关媒体宣传报道,形成多层次普法传播矩阵。

深耕文艺普法创作,让法治精神 "深" 入人心

游仙区将法治元素与文艺创作深度融合,打造出一批优质普法文艺作品。推出《法援之光》《法伴一生》普法情景剧,以“普法情景剧+贯口”的组合,将法律知识融入生动剧情与明快节奏,解锁沉浸式、趣味化学法新体验。

原创法治歌曲《法治耀中华》《法字歌》《法援之歌为你而来》更是成为普法宣传的得力助手,通过法治歌曲大家唱、编排法治广场舞等活动,让普法跟着旋律走进生活。法治歌曲《法治耀中华》在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发布,微电影《“为”你而来》被央视频转发,微电影《邻里之光》获评全省“行政复议在身边”优秀微视频微电影,《川说·民法典》荣获第十七届全国法治动漫微视频作品优秀奖。

建设特色普法阵地,让法治氛围 "浓" 郁可感

从文化公园到社区村落,游仙区打造了多个特色普法阵地。结合苏易简状元文化建设纪念馆,将德法教育融入历史文化传承;依托东湖公园建立游仙区“八五”普法基地,为群众提供休闲学法好去处。


观岭8号小区、香榭丽小区分别开展省级小区依法治理和“超大小区”基层社会治理试点,打造村(社区)法治宣传区域,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法治氛围。魏城镇铁炉村被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入选省级“法律明白人”实训基地,与新桥镇王家坝村通过2021年“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复核,五里堆路社区被命名为第二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搭建智慧普法平台,让法治服务 "触" 手可及

游仙区积极拥抱数字化,搭建智慧普法平台。“法治游仙”公众号常态化开展智慧普法,推送超千条法治内容;建立科技创新法律服务平台,加载法治体检系统,借助AI律师为群众与企业提供便捷服务;整合“直播游仙”“平安游仙”“游仙公安”等多平台形成传播矩阵,原创及转发法治信息超16万条,让法治服务随时随地可及。游仙区未成年人保护(宣教)中心通过引入AR、VR等前沿技术设备,让未成年人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学习法律知识,学会自我保护。

“传、学、深、浓、触”五字诀普法路径,将法治宣传从单向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多元互动、精准滴灌的生动实践,有效破解了普法工作与群众需求错位、形式单一、资源分散等难题,让法治精神融入城乡肌理和百姓生活,为基层普法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游仙方案”。

下一步,游仙区将继续深化“五字诀”品牌建设,进一步推动普法工作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为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护航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唐容云 刘艳霞  王婧  秦风 文/图)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