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找到人、查到物”是破解执行难的关键。但在强制执行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被执行人联系不上、名下也没有财产的执行困境,相当一部分是被执行人通过故意转移、隐匿财产等方式逃避执行所导致。近日,申请执行人在大数据推送的信息中意外发现被执行人在直播带货,遂向成都市郫都区法院提供执行线索。郫都区法院通过该线索,成功拘传被执行人,执行案件取得实质性进展。
被执行人无法联系
罗某因欠付10万元货款未偿还被某化工公司诉至郫都区法院,审判过程中,罗某经传唤未到庭参加诉讼。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后,经网络查控和传统调查,除一辆登记在其名下的摩托车外,未查找到其他财产线索,亦无法联系上被执行人罗某,案件一度陷入“执行不能”的僵局。
意外发现活动线索
前不久,申请执行人某化工公司的员工收到一条直播带货的信息推送,发现带货主播疑似被执行人罗某。于是,该员工在直播间蹲守了近一个星期,最终确认直播售卖摩托车的主播就是被执行人罗某。某化工公司便派人到直播间所显示的实体店查探情况,确认罗某行踪后,第一时间拨打了“执行110”电话向郫都区法院提供线索。
迫于威慑达成和解
郫都区法院“执行110”接到申请执行人提供的线索后,立即出警前往被执行人罗某所在的店铺,依法将其拘传回院。执行法官调查发现,其使用的微信账号收支流水累计超70万元,而被执行人罗某却坚称自己仅仅是打工,过账流水是向公司财务申领的应支付供货商的货款。执行法官对其拒不报告财产的行为予以训诫,被执行人罗某认识到了逃避执行行为将面临司法拘留、罚款等惩戒处罚,会对其工作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遂当场履行部分债务,并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尾款于年底前分三期付清的执行和解。
@申请执行人,法官提醒
强制执行中除法院依职权查人找物外,申请执行人积极提供线索也是推动案件进展的重要途径。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往往存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不管是朋友或者是合作伙伴,还是未曾见面的网友,总有一些连接点,发现被执行人行踪和财产线索的可能性较大。为此,一旦发现执行线索,各位申请执行人一定要及时向法院提供,以便法院及时进行核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