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涛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周夕又
“当初只是想补贴点家用,没想到会走到这一步。”这是35岁的王某在接受资阳市公安局雁江区分局民警审讯时的忏悔。
王某曾是保险从业者,生孩子后辞职成为全职宝妈。因丈夫收入有限,她心生焦虑。为分担家庭开支,她通过手机寻找兼职,经人介绍,王某加入了多个同城“宝妈兼职群”。起初,她只做一些刷单任务,每单几块钱,九年下来仅仅赚了5000余元。渐渐地,她对这点微薄收入产生了不满。
当群里有人抛出“高提成”“动动手指就能赚钱”的诱惑时,她心动了。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王某开始接触“更隐蔽”的业务:冒充客服拨打诈骗电话、提供银行卡替人“代收代付”、伪装抖音客服引流受害者。每完成一笔任务,她都能拿到几块钱到几十元不等的提成。一次次尝到甜头后,她的戒备心逐渐消退。
丈夫察觉异常,多次劝她停手,甚至直言“这是违法的”。可王某却觉得“丈夫这种老实人想得太多,根本不懂。”还偷偷动用丈夫工资卡和父母银行卡继续操作。她安慰自己:“钱又不多,警察不会查的。”然而,侥幸心理让她愈发大胆,直至被资阳市公安局雁江区警方精准锁定。
警方查明,在近6个月时间内,王某明知他人实施诈骗,仍提供4张银行卡、5个微信号和3个支付宝账号,导致群众被境外诈骗份子诈骗14万余元,其个人从中获利1万余元。
王某交代,她违法所得大多用于家庭开销,她甚至幻想自己“找到了创业赛道”,打算带动邻居一起加入,还好警方及时介入,让邻居“悬崖勒马”。
“她被抓了,我也被吓了一身冷汗。”邻居张某回忆起跟着王某学“新技术”的历程,仍心有余悸,她说,还好自己还没有开始做业务,要不自己也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目前,王某已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邻居张某也受到了教育警示,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