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买游戏皮肤就“抓父母”?小学生玩手机6分钟被骗近7000元

  
2025-09-18 17:54:56
     

“收手机?他直接摔门跑了!”“不给玩?又哭又闹,整栋楼都听得见!”“假期一天玩十几个小时手机,眼都快瞎了……”这些场景你是不是很熟悉?对,就是小朋友迷恋上了手机。

如今,卧室里、客厅里、无数个深夜……多少父母看见“长在屏幕上”的孩子,心在痛苦地滴血。孩子们沉迷于手机,其危害就是身体垮掉、情绪崩盘、亲情撕裂。然而,还不仅仅如此,有的孩子在玩手机时甚至还被诈骗分子盯上,父母的血汗钱被无情地骗走。


2025年9月13日晚,由于是周末,上小学的小王把爸爸王某的手机拿来玩。她在刷快手视频时,突然有人发来私信,问她要不要游戏皮肤。作为女孩子的小王平时不喜欢打游戏,直接回复说不需要,便把对方删了。


不一会儿,对方又添加了小王的快手号,这次,对方不是问小王玩游戏的事情,而是直截了当地威胁:“我已登录你的快手号,知道了你的住址,如果你不拿你爸爸妈妈的手机登录支付宝,我就报警抓你的父母!”年幼的小王被吓住了,赶紧说:“能不能不抓我的爸爸妈妈?”对方说:“可以,但你要照我说的做。”

紧接着,对方通过快手视频指导小王登录爸爸王某的手机支付宝账号,并在里面借款3万元。然后,骗子又在快手视频里教小女孩将贷款的3万元转到银行卡的数字人民币钱包里。


幸运的是,大额转账出来需要人脸识别,骗子为了不让小王的爸爸发现,只能通过小额转账。从当晚10时34分到39分的6分钟时间里,骗子分7笔、每笔999元的金额共骗走6993元。

由于王某的银行卡和手机支付设置了限额,剩余的钱无法继续转出来。骗子又引导小王在某购物平台上购买一笔价值1000多元的权益包,最终还是因为支付限额的原因,该笔权益包未购买成功。

剩余的2万多元无法转出来,骗子只得“遗憾地收手”。

9月14日上午,王某看手机时,才发现里面有很多条短信验证码,并且手机钱包、银行卡有多笔转账记录,想起昨晚女儿玩过他的手机,立即询问小王,最终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王某当即赶往当地派出所报案。目前,公安机关正对王某被骗案展开调查。

电信诈骗防骗指南

青少年防范方法

1.谨慎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谨慎加入陌生的群组,不要轻信他人。

2.不要随意扫描不明二维码,不轻易打开陌生人发来的文件或点击未知链接。

3.不要随意向他人透露自己与家人的信息,如家庭住址、手机号码、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码、支付宝账号,以及密码等。

4.不要相信互联网上随便弹出的“免费装备”“低价游戏”“明星联系方式”等窗口信息,这往往是骗子的诱饵。

家长防范方法

1.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物品,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尽量不设置免密支付,以免其受骗后进行大额转账汇款。

2.控制孩子的压岁钱或者零花钱的随意支出,建议帮孩子存定期或者限定流水金额。

3.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经常对孩子上网课使用的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检查,查看社交及银行账户的支付款项。

4.给孩子的微信设置转账24小时到账,如若不幸被骗,有充足时间止付。

牢记四要,四不要

四要

1.转账前要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核对对方身份。

2.微信支付宝要开启转账延迟到账功能,发现被骗可以及时撤回。

3.网上聊天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

4.接到可疑电话或发现自己亲友被骗的要及时拨打110。

四不要

1.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银行卡和身份证等信息。

2.不要在任何网站接受通缉令、逮捕令和资产冻结令。

3.不要点击不明链接。

4.不要将资产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

编辑:张晓雨   校对:何盈巧   审核: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