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靖
9月11日,成都市律师协会高新律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高新律工委”)召开全体委员会,正式发布了《2024年成都高新区律师行业大数据年鉴》(以下简称《年鉴》)。《年鉴》显示,截至2024年底,成都高新区律师事务所达214家,执业律师6,782人,分别占成都市总量的17.25%和30.7%。区域内万人律师比达50.64,同期全省万人比为4.93。
高新律工委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年鉴》数据来源包括统计数据和调研数据,其中调研数据来自对全区214家律所中200家律所(样本覆盖率达93.5%)的问卷,旨在通过数据全景式展现成都高新区律师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为行业治理、律所发展和品牌建设提供参考。
10家规模大所吸纳超55.2%的律师
《年鉴》显示,自2019年以来,全区律师人数年均增长率达到12.5%,律所数量从2019年的135家增长至2024年的214家,年均增长率达15.8%。
全区10家百人以上规模的律师事务所(占比4.67%)吸纳了55.2%的律师。其中,年创收过亿的7家头部律所以占行业约47.5%的律师数量,贡献了全行业53.5%的总收入。
全区58家外地分所中,总所位于北京的占比达60.3%。同时,区内13家本土总部律所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84家分支机构,并已在海外设立16家办公室。
青年律师占比超七成,硕士以上学历者占36.7%
本科以上学历律师占比达82.1%,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律师占比36.7%(硕士34.6%,博士2.1%)。年龄40岁以下的青年律师占比达70.96%。
区内至少拥有591名同时持有注册会计师(CPA)、专利代理师等其他专业资质的复合型法律人才。此外,女性律师占比达到54%,全省女性律师占比为37.3%。
根据《年鉴》数据,91%的律所已建立并执行“导师带教”制度。同时,52%的律所为律师提供年度体检,21.5%的律所开始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服务。
非诉业务收入占比达,49%的律所布局新兴业务
2024年度,区内律所共办理诉讼业务53,114件,非诉讼业务15,650件,仲裁业务1,913件,为7,644家客户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从收入结构看,诉讼业务收入占比61.8%,非诉业务收入占比38.2%。
有49%的律所已布局企业合规、破产重整等综合非诉领域;21.5%的律所深度涉足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产业法律服务;15.5%的律所开展了数字经济与数据合规业务,其中个别精品所该类业务占比高达85%。
在涉外法律服务领域,已形成两种核心模式:一是以本土强所为主导,通过设立16家海外办公室进行直接布局的“实体出海”模式;二是依托全国性、国际性品牌律所的全球网络和客户资源进行业务协同的“资源联动”模式。
党员律师占比35.3%,年度承办法律援助案件926件
在党建工作方面,截至2024年底,全区共有党员律师2,397名,占律师总数的35.3%。行业党委下设116个党组织,实现了对律师行业的全面覆盖。
在参政议政方面,共有33名律师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024年度累计提交各类议案、提案及建议共计252件。
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2024年,全区律师共承办法律援助案件926件,开展普法讲座及各类法治宣传活动超1,800场。此外,区内律所累计为产业园区建设、重大招商引资等重大项目提供了超过310项法律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