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政法融媒体中心深度融合铸强宣传新阵地

  
2025-09-12 11:52:09
     

宜宾市政法融媒体中心深度融合铸强宣传新阵地

汇聚政法声音 共筑平安基石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丹

自2022年5月正式启用以来,宜宾市政法融媒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以统筹全市政法宣传为核心使命,通过机制创新、功能融合、优化保障,构建起“策、采、编、发、评”一体化传播链条,成功推动全市政法宣传实现三大关键转变——从“单兵作战”迈向“协同联动”、从“资源分散”走向“集约整合”、从“碎片传播”升级为“集中声势”。

机制创新

打开政法宣传新格局

中心以机制创新破题,构建起高效协同的政法宣传新格局。

在协作模式上,创新采用“专业合作+双向派驻”,通过与专业技术团队深度联动、政法单位派驻干警参与策划,形成“专业运营+政法把关”的双向保障,既确保内容传播的专业性,又守住政法宣传的严谨性。

在内容生产上,打造“中央厨房”式中枢平台,以“定期收集+主动采编+干警投稿”拓宽线索来源,经分类策划、集中剪辑、分级审核的标准化流程,实现政法新闻“快采、快编、快发”,让优质内容高效产出。

在资源整合上,打破政法各单位数据与队伍壁垒,一方面统筹共享数据资源,另一方面依托专业团队开展基层宣传队伍技能培训,同步构建“信息共享—联合策划—协同发布”的传播矩阵,让政法宣传从“分散发声”变为“合力传声”,有效提升传播穿透力与影响力。

三端发力

打造政法宣传新生态

中心从传播、内容、方式三端发力,以“融”破局打造政法宣传新生态,让政法声音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构建多元传播矩阵,扩大品牌影响力。以本地政法账号为核心搭建新媒体矩阵,针对不同平台受众精准推送内容;联动传统媒体开设政法周刊专版、广播栏目,联合正能量网络达人扩散传播,并原创城市特色政法Logo强化辨识度,实现“线上+线下”“传统+新兴”的全方位覆盖,让政法品牌深入人心。

创新内容生产模式,增强内容吸引力。围绕政法工作重点与重要节点,突破传统宣传形式,运用创意短视频、趣味直播、AI剪辑等技术,打造“法治服务”“榜样在身边”“平安有我”“普法进行时”等主题栏目,将严肃的法治内容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普法宣传既有“干货”又有“看点”。

多维融合宣传方式,提升群众参与度。策划“长江首城·政法基层行”、“平安同行”一月一主题活动,将平安法治建设与地区特色深度融合;构筑县(区)政法单位、社区街道、企业学校联动宣传网络,组织基层干部、干警、网格员开展“五进”宣传,通过融媒普法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切实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与平安建设参与感。

全链条保障

筑牢政法宣传融合根基

中心以“全链条保障”为支撑,为政法宣传融合筑牢根基,推动工作长效化、高质量发展。

强化综合保障,夯实运转基础。将中心建设革新纳入“政法为民十项工作”,以顶层设计明确发展定位;通过“一事一议”机制精准响应运营需求,从资源调配、经费支持到场地保障全方位发力,为中心高效运转提供全要素支撑,确保宣传工作“无后顾之忧”。

健全考核激励,提升作品质量。制定专项考核办法,将任务完成率、内容传播量、群众反馈度、作品影响力等核心指标量化,形成清晰的评价体系;对优质宣传产品实行分级奖励,以正向激励激发创作活力,倒逼内容质量持续升级,让政法宣传既有“数量”更有“质量”。

完善协同联动,深化融合效能。实行月度联席会议制度,统筹重大主题宣传的策划与研判,确保方向统一、步调一致;组建“政法融媒+法律专家”团队,邀请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学专家参与内容把关,提升宣传的专业性与权威性;与高校共建“融媒创新研究中心”,以课题研究破解实践难题,推动政法业务逻辑与媒体传播规律深度融合,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编辑:谢梦吟   校对:何盈巧   审核: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