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南部县升钟湖,山水含情,文脉悠长。
在这里,8万亩壮阔水域蕴含了“舟行碧波上”的浪漫诗意,书写着红色文化、渔家文化与精彩赛事交织辉映的文旅融合新篇,令每一泓碧水都倒映着生态之美,每一寸土地都跃动着人文之韵,每一次遇见都诠释着高质量发展的深层内涵。
如今,南部正积极依托“中国升钟湖·世界钓鱼城”重要载体,精心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全力做响“赛事名城·垂钓天堂”品牌,推动文旅产业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阔步前行。
A 山水人文筑牢“赛事名城”根基
升钟湖如一枚温润的蓝宝石,被苍劲的山梁轻轻托举。这里,山是青黛的诗行,水是流动的乐章,自然的馈赠与人文的积淀交织成一曲雄浑而灵动的交响,为南部打造“赛事名城·垂钓天堂”铺就了得天独厚的基石。
论山水禀赋,升钟湖是大自然偏爱的杰作。泛舟湖面,两岸苍山如黛,亭台楼榭与村落民居倒映水中,天光云影共徘徊,恰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实景。
升钟湖,是垂钓运动的天然赛场——8万亩广阔水域足以容纳千竿竞发,13.9亿立方米的水体滋养着丰富的鱼类资源,为垂钓赛事提供了绝佳的载体。环湖两岸的翠墨青山成为独特的观赛看台,香炷山的静谧与醴峰观的古韵相映成趣,千年“桂花王”的芬芳与奇异飞蛾树的婆娑,让每一场赛事都浸润在自然的灵秀之中。这是升钟湖成为“垂钓天堂”最坚实的底气。
深究其里,升钟湖的人文底蕴,让“赛事名城”内涵厚重。这里的涓涓细流,都流淌着千年不竭的文脉。“红军村”的灰墙白瓦镌刻着熠熠生辉革命故事,升保起义遗址里回荡着震撼人心的英雄赞歌……这些生生不息的红色基因,赋予升钟湖不屈的文脉底色。湖畔人家的歌声里,渔歌与船谣随风悠扬,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指尖下,神坝皮影、店垭花灯、升钟根雕……演绎着渔家韵味生香的故事。
这些厚重文化与非遗技艺,让升钟湖畔的每一次扬竿竞技不再单调。万千钓鱼爱好者,在临湖而渔的恬淡闲适中,在历史与当下的交融里,均能感受“赛事名城”独有的人文温度。
更动人的是,升钟湖本身就是一部奋斗史诗,为“赛事名城”注入了精神内核。为改变旱情,1977年,英雄的南部儿女用锄头、扁担奏响修建升钟湖的奋进曲。1984年,枢纽工程大坝竣工,下闸蓄水。至今,在升钟湖,还流传着经久不息的歌谣:“肩挑背驮,依稀精卫填海;银锄翻飞,仿佛愚公移山……”
这份改天换地的勇气与智慧,转化为举办大型赛事的魄力。从2009年到2024年,十三届中国升钟湖国际钓鱼大赛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使其成为全球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精品钓鱼赛事,全力推动南部文旅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如今,站在新的起点,南部县持续深耕升钟湖的脚步更加铿锵。全力打造“赛事名城·垂钓天堂”,这里既有自然馈赠的“硬件”,山环水抱的赛场,四季温润的气候;更有人文滋养的“软件”,红色精神铸魂,非遗文化添彩,奋斗历史赋能。
当鱼竿划破湖面的晨雾,当赛事的号角在山间回荡,升钟湖的传奇,正在山水与人文的交响中续写新的篇章。这里,山水灵动、鱼翔浅底,是鱼竿抛投自如的舞台,更是文化与运动交织生辉的胜地,“赛事名城·垂钓天堂”的名片,正从诗画山水间、厚植文脉里,向世界绽放耀眼光芒。
B 多彩赛事彰显“垂钓天堂”魅力
当钓鱼爱好者临湖垂钓,当龙舟搅动千层细浪,升钟湖早已超越了地理界限,化作一座以赛事为脊、以文化为脉的“世界钓鱼城”。
2009年秋,首届中国升钟湖钓鱼大赛吹响号角。一场规模空前的比赛瞬间吸引全球钓鱼人及游客的目光,令其一举成为与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和潍坊国际风筝节齐名的全国三大休闲体育赛事。
“一场大赛激起一湖碧水滚滚浪潮。”南部县教体局局长任江回忆,2009年,升钟湖被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冠以“钓鱼竞赛训练基地”的称号。次年,国家体育总局将“全国钓鱼城”的金字招牌授予南部,升钟湖完成了从深山静水到国际舞台的华丽转身。
“中国升钟湖钓鱼大赛”这把金钥匙,开启了升钟湖的竞技时代。全国钓鱼锦标赛、中国升钟湖国际舟钓赛、库钓赛、池钓赛、路亚赛、龙舟赛、皮划艇赛——随着升钟湖竞技舞台无限延展,这些精品赛事皆成为湖面跳动的音符,都化作精心设计的竞技盛宴。
赛事如椽之巨笔,不仅塑造了升钟湖的盛名,更一笔一笔勾勒出她崭新的面貌与筋骨。近年来,南部县以“鱼”为纽带,实施160余个基础设施项目:建成6个国际标准化竞技钓鱼池、250个永久性浮动钓台、10公里库钓竞技场,打造15公里垂钓长廊;修筑环湖公路20余公里,改造库区主干道100多公里;水上运动中心、游客接待中心相继崛起,监控和水电气信设施实现100%全覆盖。
升钟湖已成为同时具备池钓、野钓、路亚钓条件的综合性国际钓场。从首届大赛时的简易钓台到如今功能完备的垂钓殿堂,升钟湖完成了从质朴天然到现代一流的华丽蝶变,湖光山色与标准钓台交相辉映,绘就体育竞技与自然生态融合的画卷。
成功举办十三届钓鱼赛事,令升钟湖“赛事名片”愈发闪耀。慕名而来的国内外钓友、游客络绎不绝。在如画的季节,远山、近水、田园、民居依次排开,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草青水绿的湖畔,随处可见三五钓友席地而坐,持竿问水,听风吹鸟鸣,看蓝天白云,感受“千峰环野立,高峡揽碧波”的诗情画意。
站在新的起点,升钟湖的赛事蓝图愈发壮阔明晰。当前,“一核一轴三片区”的宏大规划蓝图正在展开,41个重点项目正如火如荼实施。从垂钓天堂的深耕细作到水上运动的创新开拓,南部旨在打造一座更富“国际范”的旅游度假胜地,力求将“临水扬竿,搅碎满湖星月”的绝美意境升华为可感、可触、可参与的文旅新体验。
九月将至,第十四届中国升钟湖国际钓鱼大赛即将开赛,无论是热情好客的南部人,还是远道而来的国内外游客,都信心满满地期待着升钟湖用一场盛大的赛事、一副全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她的厚重、博大与奋进,书写“赛事名城·垂钓天堂”新的故事。
C 文旅融合构建“全域旅游”格局
钟灵毓秀的升钟湖,见证了南部县“文旅+体育”的创新实践。依托升钟湖的旖旎风光和文化底蕴,南部着力开发钓鱼运动区和文化体验项目,让升钟湖成为综合性旅游胜地。
“在升钟湖休闲度假,是一大享受。”近日,带着家人来升钟湖游玩的西安游客王成明说,湖光山色和人文之美令人流连忘返,不虚此行。
在文旅融合与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下,升钟湖景区启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围绕“一核一轴三片区”总体布局,实施基础设施升级等项目,致力打造以旅游度假、滨水游乐、休闲垂钓、赛事活动为核心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升钟湖凭借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精准的发展策略,依托赛事活动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文旅+体育”发展之路,不仅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更为发展山水经济、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范本。过去,升钟湖周边群众多以传统农业、渔业为生,收入较低。自首届中国升钟湖钓鱼大赛成功举办后,南部通过“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的模式,培育出97家独具特色的渔家乐,将湖岸村庄打造成特色民宿集群。
赛事赋能,文旅消费提质扩容,县域经济全面开花。南部县充分利用升钟湖赛事影响力,推动构建“旅游+特色产品”文旅发展模式,变赛事“流量”为消费“留量”,带动升钟湖有机鱼、“五黑一菌”、胡氏豆瓣等20余种名优旅游产品畅销。
此外,升钟湖旅游业进一步“出圈”,发挥出“一业兴百业旺”的牵引作用,促进南部县内各景区景点客流共享。数据显示,2024年升钟湖赛事活动举办期间,八尔湖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120%,禹迹山景区收入增长85%,形成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多行业协同发展格局,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
赛事助力,业态持续丰富,构筑起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钓鱼赛事的持续举办,推动升钟湖景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与旅游服务,也为新业态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围绕钓鱼赛事,景区开发了一系列休闲农业、非遗体验、研学活动等项目,游客在享受垂钓乐趣之余,还能体验采摘有机果蔬、参与农事活动,感受田园生活的质朴与宁静。
眼下,南部上下正以分秒必争的攻坚姿态,精心筹备第十四届中国升钟湖国际钓鱼大赛系列活动,持续擦亮钓鱼运动闪耀名片;以时不我待的冲刺状态,全力提升升钟湖软硬件设施,打造功能完备的垂钓基地;以只争朝夕的拼搏干劲,加快创建升钟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面提升景区接待服务能力……形成“全域思维”抓谋划,围绕“全域旅游”优布局、“全域文化”强底蕴,全面做响“赛事名城·垂钓天堂”品牌。
(夏雨婷 冯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