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错综复杂的商业交易中,一纸合同往往承载着双方的信任与期待;而当这份信任被贪婪和欺骗侵蚀,法律的利剑终将划破迷雾,还原真相。近日,成都市公安局金牛区分局侦破一起“合同诈骗”案件,依法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王某。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遭遇骗局却证据不足
不久前,市民杨某来到成都市公安局金牛区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报案:“我被叶某、王某等人及两人所代表的某科技有限公司所骗。他们伪造文件,谎称具有某药业公司产品的长期独家代理权,诱使我支付巨额保证金,最终导致我的经济损失高达400余万元……”
在了解具体情况后,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民警江东林与同事迅速展开调查。经细致核查,江东林发现,就当前证据和线索表明,叶某向杨某出示的授权书虽然有争议,但合同内容上的执行并未有虚构事实的存在,其中,杨某指出的“货款保证金”是为了双方继续合作而达成的一个口头约定,双方均拿不出实质性证据证明该款项是否应退还,因此,认定该案属经济纠纷范畴,应当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解决。
“那我到底该怎么办?我损失了这么多钱,江警官,请一定要帮我想想办法啊……”杨某得知结果后,万分焦急。
提起诉讼竟牵出线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杨某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过程中,意外发现王某与外地某科技有限公司有社保关联记录,杨某将此线索转告给了江东林。结合王某和杨某所述,杨某支付给王某的“货款保证金”,是作为第三方中介的行业潜规则的“居介费”。江东林敏锐地察觉到,王某极可能是巧立名目,利用职务之便,以收取“货款保证金”的方式掩盖其受贿的事实。案件因此有了关键突破口。
民警随即赶往该外地公司核查,调取了王某的社保信息和银行卡个人交易流水。材料表明,王某的社保由该外地公司缴纳,且王某会在固定时间收到该外地公司的工资转账。至此,基本确定了王某是该外地公司员工的身份。
“就按这条线索继续调查,一定能把他的犯罪事实揪出来!”江东林和同事相互鼓劲道。
连夜审讯使真相终现
经民警连夜审讯,王某面对证据材料,最终对自己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原来,王某伙同叶某等人,虚构受害人购买的药品能够纳入国家基药目录,诱骗受害人对该项目进行投资,谎称会将四川等地独家代理权交给受害人,但必须缴纳一笔所谓的“货款保证金”。事后,王某等人将这笔“货款保证金”装进了自己的腰包。“因为之前受贿没有被举报,尝到了甜头之后,变得越发不可收拾。这份贪婪使自己迷失在了金钱与权力的诱惑当中。”王某说。
经统计,王某利用职务之便,在省内、省外等多个地区共计收受贿赂200余万元。目前,王某已被金牛区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夕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