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博主吐槽医院“乱收费”被判侵权 法官:网络维权有边界!

  
2025-09-26 16:43:00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
  
  去医院看病,对医生的诊疗过程有质疑,认为检查的费用过高怎么办?
  
  2023年秋,一段由视频博主邓先生发布的“医院乱收费、医生无医德”的控诉视频,在社交媒体获得上千次点赞。然而,随着成都铁路运输第一法院(成都互联网法庭)法官的法槌落下,这场引发公众热议的医患纠纷最终以“患者公开道歉并赔偿医院3500元”的判决收场。当急救车的鸣笛声与手机摄像头的快门声交织,这起案件撕开了当前医患关系中信任构建与网络言责的双重痛点。
  
  急诊室里的争议
  
  1400元检查费引发网络关注

  
  2023年10月31日凌晨1时,什邡市某酒吧内的一场斗殴后,邓先生因头部及胸部有外伤及腹部刀伤拨通120。几分钟后,救护车抵达现场,初步诊断后立即将其送往医院。
  
  “清创伤口,包括挂号这些费用,总共才100多元,为什么现在给我做CT检查就要1000多元,没必要做这么多CT检查。”邓先生在事后发布的视频中情绪激动。据法院调取的急诊病历显示,患者主诉“被人打伤头部、胸部,刀刺伤腹部30分钟”,查体发现“头晕头痛、胸腹部明显压痛”。对此,医院方解释:“邓先生当时是饮酒状态,有可能是浅部的软组织损伤,不能够完全排除内部脏器的损伤,急诊科的医生要迅速地做出判断,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检查成本,尽快排除一些致命性的伤害。现在急诊的CT是最简单、最快捷,也是最迅速的一种辅助检查方法。”
  
  但邓先生坚称,“阑尾炎手术才几百元,做个检查医院却收了他1400元。”成都铁路运输第一法院法官景圆圆指出关键矛盾:“被告指出阑尾炎手术几百元,他不是自己经历过阑尾炎手术,他是觉得在其他医院做阑尾炎手术才几百元,这是他自己的认知,被告邓某某并没有提供证据证实。”事实上,法院查证医院2023年住院病历信息“阑尾切除手术”费用显示,上年该病种级别均费为4148.78元,而急诊CT收费标准均经医保部门核定公示。
  
  当医生建议进一步检查时,邓先生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最终在女友代签《拒绝医疗同意书》后,医院退还1200余元CT检查费。离开医院后,邓先生当晚即在网络平台连续发布视频,讲述其就医经历,指责医院收费“贵”且医生“没有医德”。作为拥有10多万粉丝的视频博主,他发布的这些视频迅速引发关注。
  
  医院方在视频发布后试图联系邓先生,进一步解释当晚的诊疗过程,但邓先生并未接受。他继续发布视频并开设直播,邀请网友连线讨论医院收费问题。
  
  “有水军在评论区洗白!”面对部分网友要求其出具证据的质疑,邓先生声称遭遇网络暴力。与此同时,医院很多病人要求进行无理由的退费,或者和门诊医生沟通不畅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由此,医院方将邓先生告上了法庭。
  
  法庭上的攻防
  
  侵犯医院名誉权赔偿3500元

  
  2024年4月22日,案件开庭审理。庭审中,原被告双方围绕当天医院是否存在过度医疗,违规收费等情况展开辩论。
  
  邓先生表示,做个阑尾炎手术才几百元,做个检查医院却收了他1400元,医院收费“贵”,且医生“没有医德”,网络上的一些评论是医院雇的人,想让舆论往一边倒。
  
  医院方表示,我们是公益性的医院,不管是公益性的医院还是非公益性的医院,所有的价格都是由医保、物价相关部门,进行核价,并且是公开透明的。医院完全没有自主定价的主观性在里面,且邓先生是饮酒状态下受伤,按压其胸部和腹部有明显压痛,不能够完全排除内部脏器的损伤。邓先生发布视频后,很多患者来退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邓某某在案涉账号发布的一系列具有引导性和贬损性的言论,在案涉视频及言论中亦未提交官方书面文件或其他证据证明其所发表的案涉视频及文件具有客观真实性。其发表的视频及言论造成相关信息的公开传播,引发了他人对原告在医务管理及专业水平的怀疑与猜测,足以令公众对原告的声誉、信用产生不良印象,进而降低对原告的社会评价。
  
  法院认定,被告邓某某的案涉视频及言论侵犯了原告名誉权。鉴于被告已自行删除案涉视频,法院判决被告向原告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维权损失3500元。
  
  舆论场的漩涡
  
  网络维权的边界在哪里?

  
  网络放大了个体叙事,却消解了医疗决策的科学性。景圆圆说道:“医疗纠纷具有高度专业性,其责任认定与事实厘清需依托严谨的医学鉴定,并遵循法定程序逐步推进。不能借助舆论炒作向相关方施压,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扰乱了医疗纠纷的正常解决秩序,也极易误导公众认知、煽动对立情绪,需引起警惕。”她建议患者,若遭遇医疗纠纷,若协商和调解均无法解决纠纷,患者或医疗机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提供充分的证据,如病历、检查报告、诊断证明、医疗费用清单等,以证明对方存在过错或自身受到损害。
  
  记者搜索发现,近期,全国范围内已出现多起类似“网络医闹”事件。例如,河南省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一名医生在遭受7个多月的网络暴力后不幸坠楼身亡;江西省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发布声明,澄清网络视频中有关该院“吓唬病人割掉正常器官”等内容系恶意捏造。
  
  “互联网时代,网络维权成为一种常见的维权方式。”景圆圆对此表示,“上网曝光”被很多人当作一种能够快速“见效”的维权手段,用以揭露不良行为、维护自身权益、捍卫社会正义。网络维权的最初目的往往是希望通过网络渠道,借助网民围观所形成的舆论压力,使得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能够得到快速破解。在维权过程中表达的信息必须合法、真实,避免使用侮辱性语言或恶意造谣抹黑对方,以免触犯法律;维权过程中应尊重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不得因维权而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