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以工代赈“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 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2023-06-14 16:33:47
     

敬涛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牟廷河文/图

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近年来,南充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工代赈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以工代赈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赈济”效用,牢牢抓住 “工程是手段、赈济是目的”“项目建设是平台载体、就业增收是根本目标”这个核心,始终把解决群众就业增收问题作为以工代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开展以工代赈工作,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全国以工代赈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市县”,充分发挥以工代赈“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等政策功能,走出了以工代赈南充新模式。




近日,记者一行走访了南充市的三个点位,近距离感受了南充市的以工代赈取得的新成效。

点位1:阆中天宫镇宝珠村让农民就近增收  探索以工代赈赈济新模式    

炎炎烈日下,在阆中市天宫镇宝珠村的现代农业晚熟柑橘园内,身穿印有(阆中以工代赈)字样马甲的村民们依旧在辛勤劳作,园区内,成片的果树中自动化喷淋设备运作中,棵棵果树上挂满了青涩的果实,一派丰收景象。

项目业主罗兴诗介绍道:园区现有7000亩,年产水果1000万斤左右,项目按照“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赈济模式。吸纳当地群众302名,其中,重点群众112人(脱贫人口49人<含易地搬迁脱贫群众10人>、军烈属3人、其他农村低收入人口60人),一般群众190人,针对困难群众设置特殊岗位11个,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预计发放劳务报酬321.6万元,占中央资金的40.2%,人均增收逾10600元。

据了解,该项目采用村民自建的方式实施,各个环节始终坚持公开公平,民主决策,综合评定的原则;特别是租购聘工作严格执行四川省的“6项工作步骤法”,采取“询、比、选”的方式采购工程材料、租赁工程机械、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经过项目理事会公告发布,询价工作组实地问询,村“三委”综合比评,村民代表大会选定等环节,将质量、信誉等作为前置审查条件,综合考虑价格、服务及对当地基层治理的影响,确定了租购聘对象。既满足了项目工程建设需要,又保障了村民群众的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推进了项目谋事议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

“不同的工种每天的工资是不一样的,像我们普工每天工资120元,一个月能上20多天班,按月结算,非常好。”谈起在村里以工代赈项目上务工,天宫镇宝珠村村民敬金玉高兴地表示,她介绍园区的工种分为普工、技术工和特殊岗位技工,这些人都是村里的村民,大家通过在村里的以工代赈项目上班,既能就近赚钱,又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非常方便。

点位2:仪陇马鞍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工程项目  践行以工代赈初心

6月12日,记者一行看完阆中点位,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仪陇县,在马鞍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内,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园区提升工程总投资210万元,建设内容为新建生产便道3公里、沟渠1.5公里,土地整理350亩,整治边坡20亩。该项目采取村民自建方式实施,严格按照“六项工作步骤法”推进,县级行业部门指导镇、村严密组织群众务工,并通过银行卡直接发放务工群众劳务报酬。共组织130名群众参与务工,组织技能培训267人次,发放劳务报酬25.4万元,占财政资金的12.1%。通过项目实施,吸纳了大量当地劳动力参与项目建设,让群众成为项目的组织者、参与者、监督者,有效缓解务工群众的外出就业压力,增加群众家庭收入。

项目的实施,吸纳了大量当地劳动力参与项目建设,有效缓解务工群众的外出就业压力,增加群众家庭收入。项目建成后,有效节约园区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灌溉成本,提高产出效能,增加产业收益,预计园区可增加年产值100余万元。同时,粮油产业园区的壮大又可以吸纳更多当地群众入园就业,预计可新增种植、施肥、管理、收割等50个就业岗位,实现年人均增收4000元。

“我们通过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完善了园区的基础设施,让本地农民工能够旱涝保收,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挣钱,并且他技术门槛要求不高,给老百姓增加了一个就业机会,增加了一个就业门路,他们提供了一个增收门路。项目里面的普工,大概是120元/天,一个月大概有3000余元的收入。秧田插秧苗,工资是200元/亩,每天大概能完成一亩田”。金山村支部副书记,以工代赈项目理事长邓友星介绍到。

支部建在项目上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传播带,让老百姓能够很快的进入角色,尽快的掌握一些施工方面的技术要求和那些技能,改善了党群干群的关系,增强了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该村脱贫户张常洪,儿子出现了意外死亡,导致家庭关系紧张,自从张常洪在项目里面务工过后,也挣了一部分钱,他挣到的钱改善了家庭生活,时常还可以给孙子一些零花钱。同时还有一些其他家庭本身因为外出务工造成两地分居,夫妻之间通过我们本地就业,减少了家庭矛盾。

2022年以来,仪陇县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确保项目推得好、群众真受益。共实施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288个,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63亿元,发放劳务报酬1733.4万元,占财政资金的10.64%,带动本地群众2580人就地就近务工,开展技能培训5213人次。

点位3:汉巴南铁路马鞍站配套设施项目为农民工增加技术培训  践行以工代赈使命

“以前我跑过广东、深圳等城市,都是在建筑工地上打工,今年年初我通过统一招工进入了现在的工地干钢筋工,日工资是300元/天,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比以前方便多了。”仪陇县大寅镇断桥村村民杨纪国向记者介绍到,现在的项目上除了能让农民工增加收入以外,还会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技术工人进行培训和学习新技能。

12日下午,在位于仪陇县的汉巴南铁路马鞍站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现场,建设工地一片繁忙,工人们挥汗如雨,一派繁忙景象。

汉巴南铁路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区域经济协作发展的重大交通工程,纵贯仪陇、巴中等川陕革命老区核心地带,是德乡人民的红色路、振兴路、富裕路,承载着仪陇百万老区人民“高铁梦”。该铁路南巴段起于南充火车北站,接入巴中东站,仪陇境内全长58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小时,设仪陇站、马鞍站2个站点。

汉巴南铁路马鞍站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属于省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16.2亿元,资金来源主要为债券资金,项目规划建设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的站前广场、拥有264个停车位的客运中心、4.84公里的城市道路和长455米的隧道一座。该项目由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承建,2022年9月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5月全面建成投用。

为在重点工程项目实施好以工代赈,该项目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项目建设单位共同推进,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符合进度要求前提下,大力挖掘钢筋绑扎、抹灰工程、物料搬运、地砖铺贴等以工代赈用工环节,涉及投资规模5000万元,拟吸纳农村劳动力、城镇低收入人口等当地群众70人就近务工,预计发放劳务报酬300万元、组织技能培训150人次。

项目实施期间,在有效缓解当地务工群众外出就业压力、显著提高务工收入的同时,能够帮助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拓宽就业增收渠道。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带动当地文旅、餐饮、住宿、娱乐等产业发展,增加800余个就业岗位,帮助群众就近就业,提高群众家庭收入,预计年增加相关产业收入约5000万元。

中国五冶集团汉巴南铁路马鞍站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负责人邓小兵介绍到:现在一些对技术含量不高,技能要求不高的管网工程,如民建设施工程,铺装工程,临建项目,隧道地坪之类的项目招聘了61人,他们现在一个月收入在2800至3500之间,项目后期会招一些砌筑工、钢筋工等,大概200至350一天,预计这些工人大概可以一直工作到明年的3月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近年来,在实施以工代赈项目过程中,南充市坚持“市级有牵头领导、县级有行业专员、乡镇有工作专班、村级有组织机构”,鼓励项目成立临时党支部,采用“班排连”务工组织模式,聘请专业的施工管理员、质量监督员、档案收集员跟班督导,确保项目推进高质高效。坚持“最大程度控制成本、最大程度组织群众、最大程度发放报酬、最大程度开展培训”,大力推行“无中间商赚差价”的“村民自建”方式。对标国省要求,细化制定全市“以工代赈专项类、农业农村推广类、重点项目实施类”三类项目工作导图,通过市级联动、县级交叉等方式,开展常态化督查、随机性抽查和适时性“回头看”,先行先试采用“一卡通”平台发放劳务报酬,确保项目推进“靶心不偏、红线不越”。

“通过技能培训、以工代训,把组织群众务工、发放劳务报酬、激发内生动力作为根本要求。”南充市发改委主任徐坚认为,以工代赈,让一个无劳动技能的低收入群众,通过培训变成合格的建设者、劳动者。这是个人能力的价值转变,亦是南充市委、市政府的初衷与深意。

去年以来,全市实施的以工代赈“村民自建”项目比例达98%,群众角色从“给老板干活”转变为“给自己做事”。南充展现了新时代“以工代赈富民兴村”新画卷,推动“以工代赈”由“赈济”向“振兴”提档升级,为助力乡村振兴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编辑:贾知若   校对:王先静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