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国庆节的新时代追梦人——王庆

  
2019-07-31 16:55:28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夏菲妮 见习记者周靖

人物小档:

王庆,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81年10月1日出生,现任省法院宣传教育处一级主任科员、党支部组织委员、保密委员、工会小组长、内勤组组长。2004年7月至2015年10月,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空军某部,数次圆满完成各项重大任务,2012年12月,因工作成绩突出荣获个人三等功;2015年转业至省法院工作,2018年6月被派至大竹县栏岭村驻村帮扶,10个月后,栏岭村脱贫,大竹县也随后成功脱贫摘帽。

“我是1981年10月1日出生的,‘八一’和‘十一’的结合,注定了我与军队和国家的不解之缘。”说这话的是省法院宣传教育处的干警王庆。出生于80年代的他,没有经历过父辈们的温饱问题,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长大,胸怀梦想,又敢于振翅追梦。

 

成长:与国庆结下不解之缘

“国庆节是我家最重要的节日。父母的结婚纪念日是国庆节,我的生日也是国庆节,父亲生日和国庆节仅差两天,每当举国欢庆国庆节的时候,我和父亲也会一起过生日。”王庆告诉记者。

王庆的父亲王德安曾是中车集团眉山车辆厂的职工,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下过乡当过知青,后来又尝过改革开放的甜头。诸般经历,让他对生活有了更深的体会,也对祖国有了更深的感情。生活从一贫如洗到吃穿不愁,家用电器从“三转一响”到彩电冰箱洗衣机……王德安回忆说,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感谢党和国家,因此,他1979年结婚时,也将日子选在了国庆节这天。

“更加机缘巧合的是,父母在两年后的国庆节这天生下了我。”王庆笑着说,于是父母便给他取名王庆。

生日和取名,只是王庆与国庆节缘分的开始。2009年,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空军某部官兵的王庆参加了国庆60周年大阅兵。作为机务保障人员,他加入到阅兵队伍,接受了一系列严格训练。2009年10月1日的阅兵式上,歼击机秒米不差地掠过天安门广场上空,划出优美的弧线。“虽然阅兵村距离天安门还很远,但我负责维护的战机顺利通过天安门上空,那份荣誉感让我热血澎湃!那一刻,我的心情真是紧张又兴奋!”回忆起10年前的那一天,王庆的声音中仍难掩激动之情,他感叹谁也没有想到,当年那个坐在电视机前收看1999年国庆阅兵直播的少年,10年后来到了阅兵村,还亲身参与了阅兵式。

 

追梦:16岁时决心投身军旅

王庆从小就喜欢舞弄刀枪棍棒,喜欢看军事题材影片和阅兵视频,心里一直都有一个军人梦。

1997年7月,王庆在位于夹江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飞行学院理训处参加了高中新生军训,真切地感受到了部队生活。此后,他便决心要当一名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由于空中作战的危险性极高,王德安父母难以接受独子的这一决定,曾多次劝说王庆另择他业。然而,16岁少年的决心之坚定超乎他们的意料。

3年后,填写高考志愿时,王庆不顾父母反对,毅然报考了空军院校。熬过几十天的漫长等待,收到那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航空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王庆高兴地跳了起来!“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王庆说。在学校接受了4年的专业训练后,他去往东北某部对服役,在黑龙江戍守北国雪疆。

王庆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空军某部担任军械分队长,其间主要负责第二代歼击机的航空军械维护工作,包括战斗机的武器系统、火控系统、干扰系统、弹射救生系统。“这是一个弹药操作频繁的高危工作,无论是航炮导弹、火箭弹、干扰弹,还是弹射救生座椅,都对安全操作的要求非常高。”王庆回忆说,从2010年开始,各兄弟部队都出现了本专业人员伤亡事故,而他带领的本专业分队官兵即使转战于沙漠、戈壁、沿海、海岛、高原、草原等各种复杂地形,都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2012年12月,王庆因工作成绩突出,荣获个人三等功。

现如今,王庆又在培养他7岁的儿子王浩伊,从学打军体拳到了解军事知识,从养成纪律意识到懂得军令如山,从点滴小事乐于助人到立志为国奉献……王庆认为,这也是让孩子锻炼体魄,更是磨炼意志。

奉献:帮助栏岭村成功脱贫

2015年10月,王庆选择从部队转业返乡。历经16年的军旅生涯画上句号,他心中的军人之梦也圆满落幕。然而,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王庆的另一段追梦旅程已经启航。

2018年,王庆积极响应省法院委派干警进行驻村帮扶的号召,主动加入扶贫队伍,前往大竹县人和镇栏岭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这看似偶然的选择,对于王庆来说实则是人生必然的走向。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全川的父老乡亲陷入巨大的苦难和悲痛中。而我那时正在参加福州轮战任务(轮战任务相当于战时上前线)。”王庆说,当时,他曾向上级申请回家乡抗震救灾,终因所担负任务重大未获批准。驻守在东南沿海的那段时间,每天在新闻上看着抗震救灾一线的图片和视频,王庆的内心深受震撼,他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为家乡作些贡献,作为弥补。

转业回到家乡后,王庆先后在借调到省委组织部参加全省市州换届考察和借调到省委政法委参加南部县脱贫攻坚交叉考核时,两次接触到了扶贫工作,脱贫攻坚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得知省法院发出号召后,他主动报了名。

驻村帮扶期间,王庆配合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干部,推动建成小型集中供水5处,实现栏岭村村民安全饮水覆盖率95%,初步解决了村民们多年来饮水难的问题;和村第一书记一起,探索栏岭村旧院黑鸡养殖、琯溪蜜柚和“巴山红”香椿种植等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并逐步成型,切实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帮助帮扶单位大竹县农委制定定期帮扶慰问工作机制,组织大竹县农委职工定期到村入户走访帮扶联系贫困户63户……2018年6月至今,一朵朵“梦想之花”接连绽放。王庆到大竹县人和镇栏岭村驻村帮扶10个月后,栏岭村成功脱贫,大竹县也随后成功脱贫摘帽。“目前,栏岭村322户918人已成功脱贫,仅剩1户2人,贫困率仅0.03%。”说到这里,王庆自豪地笑了起来。

曾经,王庆在祖国繁荣发展的好时代中实现了自己的军人梦,以生命保卫着祖国的人民和疆土;现在,他又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在为中国梦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实现奉献家乡的梦想,为更多人创造了梦想成真的机会。从小我到大我,从自我实现到奉献社会,千千万万个像王庆一样的中华儿女,正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勠力同心,共筑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