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我向组织坦白,是我辜负了组织的信任”“这些都是我骗取的退耕还林补助钱款,如数上交组织”……2017年下半年以来,青川县33名基层干部向纪检监察机关递交主动投案材料、上交涉案款物。
“这是青川县纪委历史上查处涉案人员最多、涉案时间最长、社会关注度最高的案子。”青川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日前透露,这起案件是由一名涉及退耕还林补助款的离职村干部所引发。
玩退耕还林政策‘猫腻’ 违规套取79万余元
2017年,已辞去广元市青川县沙州镇居山村支部书记的王某自以为“平安着陆”,但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自己刚满40岁生日的当天被查处。2017年7月,经青川县纪委批准,沙州镇纪委给予王某开除党籍处分,对其涉嫌违法犯罪的问题线索和涉案款物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据记者了解,生于1977年的王某1999年就当上了居山村村主任助理,有着大专文凭的他在当时村班子中极为亮眼,“脑壳活,能力强”,是当时村民对他的共同评价,正是出于对他能力的认可,2001年上半年,村委会经与部分村民代表协商,决定由王某承包村集体土地用于产业发展,取得收益与村民分成。村民们都盼望着这个他们眼里的“能人”能带上他们走上致富路,但王某心里却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王某历任沙州镇居山村村委会主任助理、村委会主任、村支部书记,在居山村任村干部长达17年,他被查处在青川县沙州镇引起了震动,邻里乡亲均惋惜的说:“挺有能力的一个人,怎么被背着我们玩起退耕还林政策‘猫腻’呢”。
据青川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01年下半年,退耕还林政策出台,规定退耕还林补助只能兑现到原土地承包人,流转承包大户只享受种苗造林补助费。王某凭借着负责沙洲镇居山村退耕还林补助统计上报工作便利,私自将该村54亩面积进行拆分,以其多名亲属的名义进行上报,将套取的退耕还林补助14.229万元装入了自己的腰包。尝到甜头的王某找到了“致富”手段。2002年12月,王某如法炮制,承包村集体荒山用于“产业”发展,将其中300亩面积进行拆分,以其多名亲戚的名义进行上报,又套取了退耕还林补助65.75万元。
“个别基层干部在履职过程中不讲党性只讲私情,这点在王某身上尤为凸显。” 据青川县纪委监委办案人员介绍,走上“富裕路”的王某没有忘记自己的“穷亲戚”,2004年土地确权颁证时,王某在未经村民同意情况下,又私自将外迁移民农户退还收归社集体土地54亩确权到了其弟弟王某名下。而在日常工作中,对群众则采取骗、吓等手段粗暴对待,致使干群关系紧张,矛盾纠纷渐增,本该为村民服务的村两委在“舵手”王某的掌航下,渐渐偏离了航向……
盯上 “生态公益林补偿” 承包“大户”再骗23万余元
“2012年,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政策出台后,王某又打起了歪主意,同年5月,王某为顺利将其承包的荒山申报为生态公益林,召集镇驻村干部、村两委及部分社干部召开会议,研讨公益林面积分配方案。会上,王某提出自己是居山村林地承包大户,分配公益林面积时,应当先扣除其3004亩面积,再进行分配,并要求村社干部在召开社员会议时,隐瞒其欲申报3004亩公益林面积的事实。”青川县纪委监委办案人员对记者说。
“其实当时一些村社干部是拒绝这一做法的,但见大多人都未反对,也就随波逐流了”,村文书焦某回忆到。于是各位村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均同意了该分配方案。
资料审核期间,因担心资料不过关,王某又安排村文书焦某到镇林业站修改申报资料,违规将之前以王某个人名义上报的3004亩公益林面积纳入三社进行申报,而这些有明显错误的假资料竟然轻易通过了审核,监管成为一纸空谈。
就这样,2011年至2016年,王某在未取得林权证的情况下,将公益林效益补偿23.28万元揣进了自己的腰包。
“在整个过程中,无论是村镇干部还是林业站工作人员,都对王某这一明显的违反规定的行为‘大开绿灯’,究其原因,工作失职、疏于监管无疑是其原因之一,时任沙州镇林业站站长陈某更是直到事情发生后才‘如梦初醒’,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利害相关、不愿监管。”青川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的对记者说。
“其父是村上的老支部书记,我就是他一手提拔的,我怎么能‘对不起’他的儿子呢。”时任居山村村主任焦某对记者说。
建章立制“堵漏洞” 阳光村务监督平台“一网打尽”
王某案发生后,青川县纪委举一反三,在全县开展侵害群众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和退耕还林问题专项治理,复核36个乡镇26175余户公益林和退耕还林面积132万亩,立案查处33人。
“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王某的腐败行为为何没人发现、村务长期不公开,基层‘微权力’监管问题亟待解决,我们通过查办腐败案件研究腐败问题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分析体制、机制这些深层次原因,查找管理上的漏洞,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体现纪律审查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青川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马丽对记者说。
据记者了解,青川县纪委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基层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建立青川县“阳光村务”监督平台。
“目前,在青川,全县235个村(社)‘阳光村务’已在微信、公开栏、电视、网站、触摸显示屏等‘五大载体’上全部上线。” 7月10日,青川县纪委常务副书记、县监委副主任马均勇向参加“蜀道清风行”集中采访的记者们介绍说。
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全面了解全县的“政务公开”、“平安青川”、“智慧党建”,各镇的“政务公开”、“事务公开”,全村“惠民政策”、“项目工程”、“村级财务”、“补助补贴”……大到国家政策、小到一张报账发票,所有群众关心的事项,都能“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