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法治建设:创新务实纵深推进 依法治省落地生根

  
2016-01-21 10:05:26
     
回顾法治四川建设2015年之路
 
创新务实纵深推进 依法治省落地生根
 
 
去年11月19日下午,《998法治大讲堂》直播时,参加“法治中国·走进四川”大型采访活动的记者进入直播间参观 本报记者 胥辉 摄
  
  本报记者 开永丽
  
  2015年,是我省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务实创新的落实之年。这一年,我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治蜀兴川”的品牌影响力在全国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有了精确度量衡的切入;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创新;群众凡事找法的观念更深入人心……这一年,我省在全面依法治省的关键之年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
  
  在1月19日举行的 “法治中国·走进四川”大型系列活动颁奖典礼暨2015年依法治省重点工作通报会上,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省依法治省办主任杨天宗指出,2015年,省依法治省办在省委、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和省级有关部门、各市(州)一道,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着力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基本实现了省委“开展新的探索、努力走在前列”工作目标。
  
  回首2015年,全川上下大力推进依法治省工作落地落实、坚持不懈推进依宪依法执政、紧扣中心大局加强科学民主立法、加快建设法治创新廉洁服务政府、着力保证公正高效权威司法、扎实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中国·走进四川”大型系列活动推动法治四川建设走进千家万户……
  
  本报通过梳理以下几个方面,共同回顾法治四川建设2015年之路。
  
  ●大力推进依法治省工作落地落实
  
  2015年,在强力推进法治工作落地的过程中,我省分别召开川东北、“三州”、川南和成都四大片区推进会,每个片会确定一个侧重点,参观工作经验可复制的现场,相关市(州)专职副书记汇报工作推进情况;统筹推进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等九大示范创建,召开全省示范创建工作会,命名表扬检查验收合格单位。
  
  在制定实施依法治省纲要、依法治省决定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出台依法治省评价标准和法治四川建设状况评估办法,为考核评估依法治省工作实施效果提供“度量衡”。
  
  与中国社科院法学所联合编制发布《四川法治蓝皮书·四川依法治省年度报告》,运用“法治四川网”展示法治建设成果,着力构建立足四川、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国内一流法治智库。
  
  制定实施年度考核方案和实施细则,组织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分5个组严格开展年度考核验收,总结100多个基层特色亮点经验做法,查找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十大问题,以法治清单方式反馈工作基本情况、创新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差距及2016年努力方向,真正做到动真碰硬、以评促改、务实创新、落地落实。
  
  ●坚持不懈推进依宪依法执政
  
  2015年,我省总体把握“三个不可低估”形势,探索构建党委领导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党组依法依章程履职尽责工作机制,省委制定实施抓住“关键少数”推动工作落实的《意见》,建立完善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十项规定》,严格执行全面从严治党《决定》,鲜明“六个重视选用”导向、坚持“六个坚决不能用”原则、落实“六个坚决调整”要求,建立健全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政治生态。
  
  ●紧扣中心大局加强科学民主立法
  
  2015年,我省围绕“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加强地方立法,继续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各方共同参与、权力边界明晰的立法体制,进一步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围绕环境保护、扶贫攻坚、依法治藏等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立法调研,紧扣立法计划、立法监督等8个关键环节设定量化考核指标,制定实施35件、修订完善45件、清理废止27件法规规章,批准13个设区市率先正式行使地方立法权,切实增强法规规章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党的意志、得到人民拥护。
  
  ●加快建设法治创新廉洁服务政府
  
  2015年10月,省政府下发《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我省对应取消21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将20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今后将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审批类别。目前,我省已对99个省级部门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等进行清理,并公示晾晒“权力清单”,编制了权力目录,制定了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实现全程电子化网上运行,并进行实时网上监督。
  
  2015年,我省突出“放管服”主线,综合运用“三张清单”,统筹抓好履职、决策、执法、公开、监督五件大事,协调推进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综合执法,建立事前有法定程序、事中有法律顾问、事后有倒查追责的行政决策机制,将4大类35项事项全部纳入公共资源平台公平交易,推进9个方面政务公开,全面开展10个重点领域建章立制和公开承诺整改,开展依法行政状况第三方评估。
  
  ●着力保证公正高效权威司法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2015年,我省充分运用信息科技,着力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杜绝暗箱操作,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257302”,是2015年1月至11月,全省法院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开的裁判文书份数。2015年,全省法院着力推进审判流程公开平台、裁判文书公开平台、执行信息公开平台“三公开”平台建设。目前,全省22个中院和181个基层法院能够通过政务网、司法公开网等渠道公布审判流程信息。
  
  2015年,我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探索开展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强化立案登记、网上诉讼、失信惩戒和法律援助,探索建立办案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机制,着力解决“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结案难”和办“三案”问题,深入落实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扎实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5年4月9日,全国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工作推进会在眉山召开。会议充分肯定了眉山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践中取得的成就,会议指出,眉山的“诉非衔接”的经验证明中国的多元化纠纷机制十分有用,增强了关于中国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推进的信心。这也是我省再构建多元化纠纷化解等现代治理体系方面的一大有力举措。
  
  2015年,针对产能过剩、企业成本、金融风险等突出问题,统筹抓好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探索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多方参与、合作共治新型基层治理机制,探索建立与现行政权结构和组织体系等相适应的社会治理结构,探索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多元化纠纷化解等现代治理体系,着力提高规则治理、风险治理等现代治理能力。
  
  2015年,我省把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的“法律七进”作为基础性工程,推进普法全域全覆盖,同时还制定出《“法律七进”三年行动纲要》,围绕不同地域、行业、人群的差异化需求,进行“菜单式”普法。
  
  我省把增强法治意识作为抓好依法治省的第一块基石、第一粒种子,分层级分类别分对象推进“法律七进”,探索建立法治宣传教育机制,创新以案说法制度,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推动法治进意识、进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全国打响法治四川品牌
  
  2015年8月至12月,一场以“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为主题“法治中国·走进四川”大型系列活动在全省紧锣密鼓地开展。
  
  法治人物公众推荐活动评出了10名四川法治人物、10名四川法治人物提名奖获得者,用他们的事迹影响人、感染人,推动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经典案例全省征集,评出代表依法治省成果的七大类经典案例、优秀案例各20件;法治微电影创作大赛,评出四大类获奖微电影共50部,它们取材真实生活,是普通人对法治的真切感悟,着眼本质揭示,是法治四川的透视缩影;开展“法治中国·走进四川”大型采访活动,全国56家媒体集中聚焦法治四川新成就……
  
  本次大型系列活动集中宣传报道两年多来依法治省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法治四川建设走进千家万户、走向全国平台。直接参与法治人物公众推荐、微电影创作大赛和经典案例征集的单位超过600家、网友超过1000万人次,网络点击率突破2000万,营造了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的强大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