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法庭的“洗脸盆锅盖”

  
2024-05-17 14:21:01
     

□ 张登奉

  
  从青川县城到青溪法庭要翻过三座大山,转过二百三十三道弯,古朴的青溪法庭一直守护着这片遥远而优美的土地。如今广坪高速通车,蜿蜒山路变通途,法庭旧貌换新颜。来青川法院工作的三年间,我亲身经历了青溪古镇和青溪法庭这一切的改变,不禁感慨沧海桑田。
  
  一切都在不停地改变,但有些东西却似乎并未改变。青溪法庭的厨房里有一个不起眼的锅盖,历经近20个春秋,法庭几经搬迁,庭长更换了5届,而这个锅盖却矢志不渝地伴随着法庭和法庭的干警们。这个满是补丁的锅盖是用一个20年前的洋瓷洗脸盆改造而成的,洋瓷盆碰掉瓷的地方漏水了,不能再用来盛水洗脸,老庭长就在瓷盆底部背面安装了一个把手,翻过来正好能当成锅盖使用,所以我们都叫它“洗脸盆锅盖”。
  
  “洗脸盆锅盖”见证着青溪法庭的发展变化。十余年前的法庭生活艰难但充满情感,那时路途坎坷,车马行慢,从镇上到县城摇摇晃晃要走三个多小时,人到法庭时基本是眼花胃翻;那时条件简陋,一下大雨,雨水就从屋顶渗漏下来,干警宿舍的地面上到处都放置着接雨水的坛坛罐罐;那时设备落后,没有“云端法庭”,只有跋山涉水的脚印和沾满汗水泥土的衣衫……夙兴夜寐的法庭干警用脚步丈量土地,跑遍村村户户,维护基层和谐与社会平安。“洗脸盆锅盖”承载着法庭干警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朴素踏实的工作作风、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和心中装满人民群众的朴实而深厚的司法情感,它不仅是往昔艰苦岁月的见证,更是对美好精神品质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守护和发展。
  
  “一开始只是觉得很有趣,毕竟未见过这么破旧的锅盖,也从未见过用洗脸盆制作的锅盖。可听了前几任法庭庭长所讲述的法庭故事后,竟对这个锅盖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亦师亦友。”谈到这个“洗脸盆锅盖”,现任青溪法庭庭长的李忠林也感慨万千。他说,迷茫时见它,就能想到法庭前辈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深入群众的工作方法和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的为民情怀,为他干好法庭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工作担子重、压力大时看到它,就能想到前辈们无怨无悔地扎根基层,于艰苦岁月中尚能撷得硕果,自己又有何理由退缩?虽然“洗脸盆锅盖”早已是过了时的锅盖,但它却成为了法庭的一件“无价之宝”,它不仅是大家做饭时都喜欢使用的锅盖,更像是一个具有包容之量的“金刚罩”,像永远保持饭菜芳香和热量一样,它紧紧护卫和保持着一代又一代法庭工作者美好的精神品质和优秀传统。想必一个洗脸盆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还会有如此“光宗耀祖”的一天。
  
  十余年过去了,“洗脸盆锅盖”面对的人变了,待的地方也变了,可它和它所代表、象征的一切从未变过。过去条件艰苦,省吃俭用,把不能洗脸的洗脸盆拿来当锅盖;现在物质水平提高,不铺张浪费,厨房里总有那么几个打包盒。过去逢人便问路,田间地头,早出晚归,只为准确了解案情和化解矛盾纠纷;现在有了法答网、案例库,线上查阅资料,统一裁判尺度,力求公正判决,但法庭干警们总还是身体力行,坚持进村社、进企业,把法律送到老百姓身边;现在依托科技法庭,网上立案、网上开庭,方便了人民群众诉讼,但法庭干警们总还不忘了巡回审理,主动上门,明理释法,为困难当事人提供暖心服务,“洗脸盆锅盖”的品质始终没有改变。
  
  在“5·12”汶川地震中浴火重生的青川法院及法院干警无疑是坚强的、不断成长的。历经苦难方知如今生活来之不易,所以倍感珍惜,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坚决遏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历经苦难方知成功需众志成城,所以脚踏实地,始终保持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共促法院发展。历经苦难方知雪中送炭弥足珍贵,所以懂得感恩,永葆为民初心,以“如我在诉”的情怀认真对待每一起案件。这样的精神品质并没有在时间的长河中消散,反而随着时间的沉淀愈发坚定,我愿称之为“洗脸盆锅盖”精神,它正在青川法院代代相传。
  
  (作者单位:青川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