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松
此前发生了两起骇人听闻的案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一起是杭州许某杀妻案,另一起是四川屈某杀妻案。依照法律规定,涉嫌故意杀人罪的许某和屈某终究难逃法律制裁。如今,案件始末已告一段落,但留给人们的警示和反思却永远不会停止。
01 / 欲壑难填,害人害己
贪得无厌是路无归途的罪魁祸首。人最大的愚蠢就是不知足,当欲望过多而不能实现时就陷入了痛苦的汪洋大海,在苦渡中挣扎而久久不能上岸,这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意境。现实中这样的个案太多太多,给了案中人醍醐灌顶的灵魂拷问,也给世人留下了无尽思索。为满足一己贪欲,最终换来的是伤痕累累的长吁短叹和气数已尽的满腹忏悔。
有多少人,本该有大好前程,却被自己的任性贪欲而毁于一旦;本来前途一片光明,却被缺乏自律的推向了暗无天日的无底深渊……
02 / 三观不合,隐患无穷
道德、纪律、法治是三条不同层次的人生轨道;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又是构成这三条人生轨道的重要内容。
一个人的三观很大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也决定着人生道路方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三观相同的人,不仅能共谋共事,而且能精诚合作、融洽相处;反之,则互不相让、水火不容,话不投机,一句起头,两句结束,长此以往,岁月煎熬,一山难容二虎,终将酿成悲剧。
三观不合造成的悲剧留给世人的不是一时一刻的忠告和警醒,而是万古千秋,用血的教训让世人刻骨铭心,作为醒世恒言告诉未来。
03 / 法心不在,福已远离
生而为人要立足于当今社会,要顺应时代潮流,必须要有高度的自律精神和法治思想,要有很强的纪律意识,要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要树牢底线思维,要远离纪法红线,不触碰高压线,保持一颗高尚纯洁之心、笃定坚守之心、尊法尚法之心。悟透人生,看淡名利,看清是非,远离红尘喧嚣,净化杂乱俗世,守住内心一亩三分田的安稳闲适,耕耘好心田,让内心花繁叶茂、淡定从容、安静纯洁。要想得到真正的自由必须守得住规矩和方圆,要守住灵魂自由的天堂,切勿放荡不羁。黄河一泻千里,汪洋恣肆,野马脱缰,后果不堪设想。
04 / 善良不存,素养何立
善良是一个人最好的品质,也是最好的人格素养。它犹如风和日丽的初春,宛若秋天里的绵绵细雨,能唤醒人们最美好的记忆,也让人们灵魂深处的良知更加飘逸奔放,更具感染教育力量。
善良和素养是一对孪生兄弟,具有丰富的人文人格内涵。心存善良的人一般都是有内涵修养的人,因为他们内心深处都是柔软的,都有一个让疲惫灵魂休憩的港湾,给灵魂遮风避雨的家。
善良也是最好的法治修养,善心若存,法心已备。心怀善心,会远离邪恶,正道笃行;心怀善心,会感恩大千世界和身边的人;心怀善心,才会有正确的三观;心怀善心,也才能行稳致远。
05 / 生命至上,财如草芥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生命灿若星空,是所有万事万物中最耀眼、最宝贵、最神圣、最具价值的。在生命面前,任何财富都微不足道,因为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
尊重生命就是尊重自我,尊重生命就是尊重大千世界,尊重生命就是尊重法治。财富只不过是身外之物,没有了还可以去赚,名利没有了还可以继续争取,但生命没有了就如东去流水再也无法挽回了。
为此,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尊重生命、顺应自然,就是顺应客观规律、尊重自我;必须要有正确指导思想作为人生导航来引导,让灵魂与身体同行,让二者同生共长、携手前行。
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了来时的路,不能忘了怀揣的初心和使命。只有坚定方向、正道前行,才能始终如一、决心不改、航向不偏。如果漠视生命,把财富看得过重,那将与初心使命南辕北辙、相去甚远。
06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正如古人云:“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为人要有包容之心、理解之心,更需要居高望远的境界和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因为包容他人也是包容自己,为别人让道也为自己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活路。那些所谓逞强仗势、逞能出头,最终拼来的不过是鱼死网破、锒铛入狱,抑或是分崩离析、家破人亡。
要提得起、放得下、看得淡,是非恩怨、利益纠葛、七情六欲,均可一笑了之。正所谓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再大的事情经过岁月的洗礼,都会变为历史尘埃,只有牢牢把握好当前,做好应做之事,才会迎来更好的明天。
世事纷杂,人心亦然,有时一念之差就会掉进万丈深渊,有时一根不起眼的“稻草”就会压垮一个人的整个世界。生而为人,最该拥有的就是一颗强大的内心,它犹如攀岩入海的安全绳,让我们在回忆昨天、把握今天的同时,信心百倍地迎接前途未卜的明天,于己于人于社会于国家都不留什么遗憾,在欣欣向荣、百花争艳的新时代演绎各自的精彩,在新时代的答卷上书写浓墨重彩的人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走在迷失之路的人们醒醒吧,金盆洗手,回头是岸,一切都还来得及,不要一头扎进深水,苦海无边,后悔莫及。
(作者单位:色达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