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观察点里 336 小时的坚守

  
2020-02-12 14:12:41
     

为被隔离人员送完饭菜后,周义找医生包扎受伤的手指
 

陈依文 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磊 吴显云 文/图

“阵地”距家15公里,大年三十起,他主动请缨进入战位336个小时没有挪过窝;昼夜安全巡逻检查,他每半小时一次,风雨无阻雷打不动;面对隔离观察难点,他创新“微信‘聊养’思想工作法”,为被隔离者减压化解顾虑180多次;送饭时铁门反弹,他左手食指被挤压破鲜血直流,仍坚持为观察人员发放饭菜……他就是资阳市公安局雁江区分局迎接派出所所长周义。

接到命令就出发

1月24日,大年三十,到处都在挂灯笼、贴对联、聚团年,喜庆传统的新春佳节。全国各地新冠肺炎疫情悄然升级,川东资阳的雁江区也吹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集结号。

晚上7时许,周义带队检查疫情防控工作后刚回到派出所,手机响了,他以为是家属催促回家吃团年饭的电话,拿出手机一看,原来是资阳市雁江区副区长、区公安分局局长卢高峰打来的。“上级决定在雁江区某镇建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密切接触人员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分局党委决定请你们派出所马上安排一名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甘当使命重任的民警去执行这次值守任务。”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周义主动请战打头阵,晚8时许,他安排好所里的工作,戴上口罩和警用装备,背着行李包进入疫情医学观察点,开始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职尽责。

对症下药解难题

我是“正常人”,又没有病,为啥还要把我隔离观察?这是进入疫情医学观察区域每名群众的心中疑惑。为打消他们的顾虑,减轻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主动、自觉地接受隔离医学观察,周义把平时做群众思想工作的绝活,充分发挥在疫情防控工作的实战中,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月28日晚上,由于有过密切接触,新冠肺炎患者王某的外公、外婆被送到医学观察点。刚来时,面对陌生的环境,老两口情绪十分激动,不管工作人员怎么说、怎么劝,就是不进隔离观察房间住,闹着要回家。正在隔离区开展安全检查巡逻的周义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走过来安抚老两口。周义说:“新型肺炎病毒可以靠空气和口沫传播,一旦传染上是非常可怕,甚至命都难保。”“别吓我们,我身体又不发烧,健健康康的,哪来的怪病?”老人家说。“这种病潜伏期最长可达14天,让你们来隔离医学观察,是党和政府对你们的关心,有病治病,无病通过了观察期就可以回家了。这里是免费管吃管住,除了换洗衣服自带,住房一人一间,配套设施、生活用品齐全。”周义解释道。但老人家还是有些不信,周义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把老两口送到住房。一看这么好的住宿条件,他们说话的口气变软了。周义又反复叮嘱老人,随时注意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门、不打堆,夫妻间面对面说话保持2米距离,尽量待在各自的房间用电话交流,防止传染和交叉感染。

为了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周义协调镇政府和村组领导,由村上派专人为老人家照管好家里饲养的牲畜。吃了“定心丸”的两名老人安了心,再也没有出现过思想波动,每次送饭到隔离区,两名老人见到周义时,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探索思想工作法

一趟从成都到资阳的动车上确诊了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同乘该车的周某被送到了医学观察点隔离,她心中想不通。周某认为,她回来好几天了,也没有发烧和咳嗽的症状,自己也在网上查了,可以居家隔离,没有必要到集中点隔离观察。

当周义从医务人员口中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即找到了周某的电话号码,在通话中征得她的同意后相互加了微信。在通过17分钟的电话沟通无果的情况下,周义换了一种思维方式。年轻人喜欢微信聊天,他便采用微信交流沟通的方法,告诉她如果感染上了新冠肺炎,将会一传十,十传百……极大地危害社会,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周义通过长达212条微信的思想开导,让周某打消了侥幸心理,主动要求留在医学观察点,接受检查测试。

通过这件事情的成功处置,周义探索出的“微信‘聊养’思想工作法”,被推广到其它隔离观察点形成实战能力,有效化解疫情隔离区医学观察人员思想矛盾50多起。

护饭菜压破手指

2月2日中午,在给观察人员送饭时,周义的左手食指不幸被反弹的铁门挤压破了,顿时鲜血直流十分疼痛。为了不让观察人员的饭菜掉落在地上,他咬紧牙关克服疼痛,使劲护着饭菜。

当时,周义食指的鲜血不停地往下流,还死死地护着饭菜,等待着观察人员一个个来领走。看到这一幕,有的被隔离观察人员说:“饭菜等会来发,赶紧找医生先包扎止血。”

周义却强忍着疼痛微笑着说:“没事,等饭菜分发完再去找医生。”一句简单朴实的话,深深打动了原本不愿接受医学观察的张某。他透过口罩低言细语地说:“周警官,我认识你,你像在派出所一样对咱老百姓那么好,我们还有啥怨言和理由不好好待在这里隔离观察呢。”直到饭菜分发完后,周义才找到医生包扎了伤口。